"新果真琼液":这新鲜樱桃就像美玉般珍贵的琼浆玉液,
"来应宴紫兰":它应该是在紫兰花盛开的宴会上被送来的。
"圆疑窃龙颔":樱桃圆润的样子,让人怀疑它是偷偷从龙下巴上摘来的,
"色已夺鸡冠":它的颜色鲜艳得连公鸡的红冠也比不上。
"远火微微辨":在远处微弱的火光中才能隐约分辨出它,
"残星隐隐看":在将熄的星光下才能隐隐约约看到它。
"茂先知味易":像张华(茂先)这样博学的人,品尝它的美味是很容易的事,
# 易:一作好。
"曼倩恨偷难":像东方朔(曼倩)那样机灵的人,想要偷偷摘取它却觉得困难。
"忍用烹骍骆":怎忍心将它像赤色骏马般烹煮食用,
"从将玩玉盘":还是让它留在精美的玉盘中赏玩吧。
"流年如可驻":如果时光能够停留,
"何必九华丹":又何必去寻求长生不老的仙丹呢。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樱桃的珍贵可爱、追忆典故中的樱桃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情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2. 写作手法
用典:“茂先知味易,曼倩恨偷难”化用东方朔(字曼倩)偷桃的传说。据《汉武故事》记载,东方朔曾三次偷西王母的仙桃,被贬下凡间。这一传说既表现东方朔的机智幽默,也暗含“仙物难得”的寓意。作者以“曼倩”作为机智人物的代表,与“偷难”结合,暗含对樱桃难以获取的惋惜,或借以表达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反衬:以乐衬苦“茂先知味易,曼倩恨偷难”,作者以“恨偷难”反衬樱桃的珍贵,连神仙都难以轻易得到,展现了樱桃稀有难得、价值非凡的特点。比喻:“圆疑窃龙颔,色已夺鸡冠”将樱桃的圆润形态比作传说中龙颔下的宝珠,凸显其饱满莹润之态;又将樱桃的色泽与鸡冠的鲜红相比,突出其色彩的鲜亮夺目,表达了诗人对樱桃外在形态与艳丽色泽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 分段赏析
“新果真琼液,来应宴紫兰”以比喻开篇,将新摘的樱桃比作“琼液”(美玉般的甘露),突出其珍贵与甘美;“宴紫兰”则暗示樱桃作为宴席佳品的高雅格调,暗含对裴杰秀才赠礼的珍视。“圆疑窃龙颔,色已夺鸡冠”通过夸张手法刻画樱桃形态与色泽。“窃龙颔”典出《庄子》,形容樱桃圆润如龙珠;“夺鸡冠”则以鸡冠的红艳反衬樱桃色泽之夺目,语言生动,画面感强。“远火微微辨,残星隐隐看”转写夜色中的樱桃。微弱的灯火与稀疏的星辰烘托出静谧氛围,“辨”“看”二字细腻传递出诗人凝视樱桃的专注,暗含对自然馈赠的珍爱。“茂先知味易,曼倩恨偷难”连用张华(茂先)与东方朔(曼倩)典故。前者识得樱桃美味,后者因偷食仙果被罚,形成对比,既赞樱桃风味绝佳,又以幽默笔调自嘲难以抗拒其诱惑,深化了惜物之情。后四句“忍用烹骍骆,从将玩玉盘。流年如可驻,何必九华丹”由物及情。“骍骆”(赤色骏马)与“玉盘”的对比,强调宁可赏玩樱桃也不忍烹食的雅趣;末句更以“流年”“九华丹”(道教长生药)为喻,表达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视,若能留住似樱桃般鲜活的生命体验,又何需求仙丹呢?
上一篇:唐·可朋《赋洞庭》
下一篇:唐·崔涂《读庾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