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ǔ
cháng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3
luò
shuǐ
liú
西
dōng
chūn
guāng
jìn
liǔ
qióng
é
miào
hán
sòng
zhái
qián
xié
dài
fēng
xián
jiá
gòng
zhēng
cuì
shēn
táo
huā
xiāng
yìng
hóng
shàng
hàn
nán
qiān
wàn
shù
rén
yóu
huàn
bié
zhōng

译文

日落的时候水从西往东的流,柳树很多所以春色的风光也显得无比漂亮。巫娥庙里面很低还有一些雨水,宋玉的宅前还略微有一些春风。柳树不嫌弃与榆荚一同争着翠绿,更与桃花相互映衬一片艳红。灞上汉南有很多树,几个离别的官员一一都在离开。

逐句剖析

"日落水流西复东":日落的时候水从西往东的流,

"春光不尽柳何穷":柳树很多所以春色的风光也显得无比漂亮。

"巫娥庙里低含雨":巫娥庙里面很低还有一些雨水,

"宋玉宅前斜带风":宋玉的宅前还略微有一些春风。

"不嫌榆荚共争翠":柳树不嫌弃与榆荚一同争着翠绿,

# 不嫌:一作莫将。

"深与桃花相映红":更与桃花相互映衬一片艳红。

# 与桃:一作感杏。

"灞上汉南千万树":灞上汉南有很多树,

"几人游宦别离中":几个离别的官员一一都在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柳长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律诗。前两联以“春光不尽”“巫娥庙雨”等意象,描绘柳树在春风中的婀娜姿态。后两联通过“榆荚争翠”“桃花映红”的生机互动,展现春日色彩之美。诗人借“灞上汉南”的千万柳树,抒写宦游漂泊的别离之愁。全诗语言绮丽,情景交融,体现了杜牧咏物诗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柳长句》首联“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描绘了日落时分,水流向西又向东的景象,以自然景象起兴。接着指出春光无穷无尽,而柳树也在这春光中生长得无穷无尽,点明了诗歌的描写对象是柳树,同时营造出一种广阔而充满生机的氛围。颔联“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化用典故,描写了巫娥庙前的柳树在雨中低垂,宋玉宅前的柳树在风中倾斜的姿态。“低含雨”“斜带风”细腻地刻画了柳树在风雨中的柔美姿态,使柳树的形象更加生动,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颈联“不嫌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相映红”写柳树不嫌弃与榆荚一同争绿,而且与桃花相互映衬,呈现出一片红绿相间的美丽景象。“不嫌”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了柳树与其他植物和谐共处的状态,突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尾联“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诗人的视野从前面具体的柳树场景扩大到灞上和汉南的千万棵柳树,由景及人,感慨在这无数柳树的见证下,有多少人在游宦的道路上经历着别离。将对柳树的描写与对人生的感怀相结合,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祜《昭君怨二首》

下一篇:唐·杜牧《书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