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回望绣成堆":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
#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山顶千门次第开":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 次第:依次。,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一骑红尘妃子笑":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
# 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无人知是荔枝来":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 知是:一作“知道”。
"新丰绿树起黄埃":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
# 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
"数骑渔阳探使回":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 数骑渔阳探使回:旧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霓裳一曲千峰上":骊山上华清宫内,《霓裳羽衣曲》在层层山峰间回荡,
# 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霓裳:《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
"舞破中原始下来":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 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万国笙歌醉太平":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
# 万国:指全国。
"倚天楼殿月分明":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 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
"云中乱拍禄山舞":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
# 云中乱拍禄山舞:云中两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禄山:安禄山。
"风过重峦下笑声":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 重峦:层层山峰。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咏史诗。描绘了唐玄宗为杨贵妃供应荔枝、轻信谎言醉生梦死、安禄山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与场景,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一骑红尘”与“妃子笑”形成鲜明对比,“一骑红尘”凸显送荔枝的急迫,“妃子笑”展现贵妃因荔枝到来的喜悦,将玄宗为讨贵妃欢心的荒唐行为直观呈现,比直抒更具艺术感染力。夸张:“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运用极度夸张,说霓裳之舞可达“千峰”,且能“舞破中原”,虽不符合实际,却有力地表现出歌舞之盛,突出统治者醉生梦死及由此带来的国破家亡严重后果。借古讽今:三首诗都借唐玄宗与杨贵妃相关的历史事件,如送荔枝、安禄山探使、安禄山跳舞等,暗讽晚唐统治者的荒淫误国。设置悬念:“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诗人先描绘从长安回望华清宫时,骊山如锦绣、宫门依次开启的景象,引发读者对宫门开启原因的好奇;“一骑红尘妃子笑”,又展现驿马疾驰、妃子微笑的画面,让读者不禁疑惑这两者之间的关联,以及究竟是什么引得妃子发笑;诗人故意不急于揭示,直至最后“无人知是荔枝来”才点明真相,层层设悬,使诗歌情节更具吸引力,有力地讽刺了统治者的骄奢。
3. 分段赏析
《过华清宫三首》中,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诗人以长安为视角回望骊山,一个“绣成堆”运用比喻,将郁郁葱葱的林木、繁茂艳丽的花草以及错落有致的宫殿楼阁比作锦绣堆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华清宫所在地骊山景色的壮美与秀丽。“山顶千门次第开”,场景转换,平日里紧闭的宫门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开启,“千门次第开”不仅展现出华清宫行宫的雄伟壮观,更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对宫门开启原因的好奇与猜想。“一骑红尘妃子笑”由景及人,宫外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驰而来,身后扬起团团红尘,宫内妃子见此情景嫣然一笑,“一骑红尘”与“妃子笑”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充满紧张急促之感,后者则悠然惬意,进一步设置悬念,令人疑惑究竟是什么引得妃子如此开心,“一骑”又为何而来。直到“无人知是荔枝来”才揭开谜底,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给杨贵妃运送荔枝,诗人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以小见大,深刻地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无人知”三字耐人寻味,表面说无人知晓,实则暗含讽刺,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不惜劳民伤财的荒唐行径。第二首“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描绘了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画面,“绿树”与“黄埃”色彩对比鲜明,“起黄埃”既描绘出探使快马加鞭扬起尘土的动态场景,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诗人仅选取“渔阳探使回”这一个场景,就巧妙地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以及玄宗的糊涂,具有“一石二鸟”之效。“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运用夸张手法,“千峰上”极言歌舞之地的高远,“舞破中原”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深刻揭示了统治者沉溺于轻歌曼舞,不理朝政,最终导致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同时,诗人通过巧妙的剪接,使前后内容产生因果关联,暗示了“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构思极为精巧。第三首“万国笙歌醉太平”,描绘了唐玄宗整日与杨贵妃在骊山游乐,全国上下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此句为后文的转折埋下伏笔;“倚天楼殿月分明”,描写骊山上高耸挺拔的宫殿楼阁在月光的照耀下清晰可见,借景抒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暗含危机的氛围。“云中乱拍禄山舞”,语带讥刺地重现了当年安禄山在骊山上觐见时,于大殿中拖着肥胖身躯跳胡旋舞,引发杨贵妃爽朗笑声的场景;“风过重峦下笑声”,以景结情,那笑声随风越过层层峰峦,久久回荡,表面上是写笑声,实则是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辛辣嘲讽,暗示了安禄山这个他们曾经宠信的干儿子最终反叛,使大唐帝国走向衰亡的历史结局。整首诗含蓄委婉,表面笔调轻快,实则讽刺意味十足。《过华清宫三首》中,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诗人以长安为视角回望骊山,一个“绣成堆”运用比喻,将郁郁葱葱的林木、繁茂艳丽的花草以及错落有致的宫殿楼阁比作锦绣堆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华清宫所在地骊山景色的壮美与秀丽。“山顶千门次第开”,场景转换,平日里紧闭的宫门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开启,“千门次第开”不仅展现出华清宫行宫的雄伟壮观,更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对宫门开启原因的好奇与猜想。“一骑红尘妃子笑”由景及人,宫外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驰而来,身后扬起团团红尘,宫内妃子见此情景嫣然一笑,“一骑红尘”与“妃子笑”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充满紧张急促之感,后者则悠然惬意,进一步设置悬念,令人疑惑究竟是什么引得妃子如此开心,“一骑”又为何而来。直到“无人知是荔枝来”才揭开谜底,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给杨贵妃运送荔枝,诗人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以小见大,深刻地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无人知”三字耐人寻味,表面说无人知晓,实则暗含讽刺,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不惜劳民伤财的荒唐行径。第二首“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描绘了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画面,“绿树”与“黄埃”色彩对比鲜明,“起黄埃”既描绘出探使快马加鞭扬起尘土的动态场景,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诗人仅选取“渔阳探使回”这一个场景,就巧妙地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以及玄宗的糊涂,具有“一石二鸟”之效。“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运用夸张手法,“千峰上”极言歌舞之地的高远,“舞破中原”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深刻揭示了统治者沉溺于轻歌曼舞,不理朝政,最终导致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同时,诗人通过巧妙的剪接,使前后内容产生因果关联,暗示了“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构思极为精巧。第三首“万国笙歌醉太平”,描绘了唐玄宗整日与杨贵妃在骊山游乐,全国上下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此句为后文的转折埋下伏笔;“倚天楼殿月分明”,描写骊山上高耸挺拔的宫殿楼阁在月光的照耀下清晰可见,借景抒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暗含危机的氛围。“云中乱拍禄山舞”,语带讥刺地重现了当年安禄山在骊山上觐见时,于大殿中拖着肥胖身躯跳胡旋舞,引发杨贵妃爽朗笑声的场景;“风过重峦下笑声”,以景结情,那笑声随风越过层层峰峦,久久回荡,表面上是写笑声,实则是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辛辣嘲讽,暗示了安禄山这个他们曾经宠信的干儿子最终反叛,使大唐帝国走向衰亡的历史结局。整首诗含蓄委婉,表面笔调轻快,实则讽刺意味十足。
# 《遁斋闲览》云:杜牧《华清宫》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尤脍炙人口。据《唐纪》:明皇以十月幸骊山,至春即还宫,是未尝六月在骊山也。然荔枝盛暑方熟。词意虽美而失事实。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香不变,贵妃乃喜。州县以邮传疾走称上意,人马僵毙,相望于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形容走传之神速如飞,人不见其何物也。又见明皇致远物以悦妇人,穷人之力,绝人之命,有所不顾。如之何不亡?
宋谢枋得《注解选唐诗》
# 郭云:“无人知”,写得忽然,又讽得婉。俗(首句下)。妙(末句下)。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此赋当时女宠之盛,而今日凄凉之意于言外见之,太白“吴王美人”篇同意。
明敖英《唐诗绝句类选》
# 鲍防《杂感》诗曰:“五月荔支初破颜,朝离象郡夕函关。”此作托讽不露。杜牧之《华清宫》诗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二绝皆指一事,浅深自见。
明谢榛《四溟诗话》
# 钟云:可见可思。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陆时雍曰:似记事语。
清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因过华清宫追思往事而作。末二句谓红尘劳攘,专奉内宠,感慨殊深。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首二句赋本题,宫在骊山之上,楼台花木,布满一山,亦称绣岭,故首句言“绣成堆”也。后二句言回想当年,滚尘一骑西来,但见贵妃欢笑相迎,初不料为驰送荔枝,历数千里险道蚕丛,供美人之一粲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舞破中原始下来”,造句惊人,奇绝,痛绝!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语带恢谐,妙绝千古。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其二
上一篇:唐·白居易《南浦别》
下一篇:唐·杜甫《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