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庆东原·泊罗阳驿

朝代:元作者:赵善庆浏览量:3
zhēn
shēng
zhù
qióng
yùn
qiè
jìng
liáo
liáo
mén
yǎn
qīng
qiū
qiū
xīn
fèng
quē
qiū
chóu
yàn
dié
qiū
mèng
dié
shí
zài
xiāng
xīn
yóu
tíng
yuè

译文

捣衣的砧声已住,蟋蟀的叫声急促。静悄悄紧闭房门掩住了凄清的秋夜。心愁国事,身在异地秋愁怎样排解。奔波劳碌,时光飞逝,常有人生如梦的感觉。仰望今夜驿站上空的明月,是它牵起我十年来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而迫切。

作者介绍

元代曲作家

赵善庆(?~?),元代曲作家。名孟庆,字文贤、文宝,祖籍饶州乐平(今江西)。赵善庆行迹虽无史料记载,然从其曲中可知,其曾游历长安、潭州、杭州、瓜州、湘阴等地。赵善庆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二十九首。他的曲作内容多写行旅风景,也有咏史抒怀及述写艳情之作。其行旅写景之曲多写伤别思乡,怀古之曲多持消极无奈态度,而咏怀之曲可见怀才不遇之悲。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蓝田美玉”。所作杂剧有《孙武子教女兵》《唐太宗骊山七德舞》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这首小令写秋夜寄居驿站时的感触和情思。小令以物动显景静,以景静衬心乱,成功地表达出一个游子脉脉不忘的乡情。全曲清丽静谧,意境深邃。起首两句没有直接写秋,却通过两种秋声给人营造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古代妇女为给丈夫及家人裁制冬衣,常在秋天捣衣。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语码,不仅点明季节,同时也给人许多联想,杜甫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便是如此。砧声住,砧声已停,说明妇女们已回家歇息,已近夜深。蛩韵切,蛩鸣常用来指代秋声,蟋蟀的叫声越发凄切,使人更感哀愁。此刻,只有因思乡而未眠之人,才会注意蟋蟀的叫声,在他听来,这叫声使自己更加愁肠百结。人声消歇,虫声渐响,这两种声音一停一起,衬托出深夜的空寂无声。作者旅途寂寞,独坐驿馆,门掩二字突出孤寂之感。接下来作者连用三个秋字开头的排比句,将他告别帝都踏上归程时的满腹幽怨倾泻而出,言说自己愁肠百结,难以释怀。秋心凤阙,利用巧妙的拆字法,点明自己心忧朝廷。秋心即为愁字,此处愁凤阙,是指自己虽身处异地,但却担心国事。下旬秋愁雁堞与愁凤阙意义相近,均指国事多艰,边防堪忧。秋梦蝴蝶用庄周梦蝶典故,表达作者的人生如梦之感。诗人为功名生计四处奔走,多年坎坷,但却一无所获,恍如一梦。在科举和仕途失败者的队伍中,这是一种普遍心态。结尾二句读之令人肠断,诗人将自己的漂泊之感,思乡之心都寄与一轮明月,看似平淡,实则感慨良深,情感容量极为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张可久《天净沙·鲁卿庵中》

下一篇:元·张可久《双调·清江引·张子坚席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