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则忧鸾孤凤单":忧愁的是自己孤单一人,像鸾鸟和凤凰一样形单影只,
"愁则愁月缺花残":忧愁的是月亮残缺、花朵凋零,
"为则为俏冤家":因为的是那可爱的冤家,
"害则害谁曾惯":害的是这种相思之苦从未习惯过,
"瘦则瘦不似今番":消瘦得不像现在这个样子,
"恨则恨孤帏绣衾寒":怨恨的是孤孤单单的帷帐里绣被寒冷,
"怕则怕黄昏到老":害怕的是一直到老都只能独对黄昏。
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关汉卿(1230?~1300?),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又有祁州(今河北安国)人、解州(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镇)人诸说。约生于金末,卒于元。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方面地揭示了金元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等多种典型的妇女形象。剧作大多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曲词本色而精练。所作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十多种,《哭香囊》《春衫记》《孟良盗骨》三种仅存残曲。
1. 分段赏析
“忧则忧鸾孤凤单,愁则愁月缺花残”:“忧”和“愁”的重复使用,强调了女子内心忧愁的深沉。“鸾孤凤单”形象地描绘出女子孤独寂寞的状态,如同失去伴侣的鸾鸟和凤凰;“月缺花残”则以自然景象的残缺,暗示女子的青春易逝、爱情不圆满,情景交融,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为则为俏冤家,害则害谁曾惯”:“俏冤家”一词,既表达了对恋人的亲昵称呼,又透露出一种嗔怪的情感。“害则害谁曾惯”则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对相思之苦的不适应,突出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助。“瘦则瘦不似今番,恨则恨孤帏绣衾寒”:“瘦则瘦”描绘出女子因思念而憔悴的形象,“不似今番”强调了如今消瘦程度的严重。“孤帏绣衾寒”则通过描写环境的冷清和孤寂,烘托出女子内心的凄凉和孤独,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她的哀怨之情。“怕则怕黄昏到老”:“黄昏”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孤独和寂寞,“怕则怕黄昏到老”则将女子的恐惧和担忧推向了极致,她害怕自己的一生都将在孤独中度过,深刻地表现出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绝望。
上一篇:元·马钰《四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