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shān
yǒu
rén

朝代:唐作者:周贺浏览量:1
chūn
xuān
shí
jiàn
qián
cūn
yuǎn
shǎo
lái
shān
shēn
duō
guò
yuán
dài
yán
sōng
lǎo
lín
shuǐ
xìng
huā
fán
chú
wén
liú
wài
rén
gèng
yán

译文

春日里居住在此,没有尘世的喧嚣,我时常伫立在山涧前的村落。路途遥远,很少有客人来访,山林幽深,常有猿猴经过。依附岩石的松树,颜色苍古老迈,临近溪水的杏花,开得繁茂灿烂。除了思念那些文友之外,还有谁能与我尽情交谈呢。

逐句剖析

"春居无俗喧":春日里居住在此,没有尘世的喧嚣,

# 俗喧:俗世的喧闹。喧:喧闹。

"时立涧前村":我时常伫立在山涧前的村落。

# 涧:两山间的水沟。,时:经常。

"路远少来客":路途遥远,很少有客人来访,

"山深多过猿":山林幽深,常有猿猴经过。

"带岩松色老":依附岩石的松树,颜色苍古老迈,

# 色老:颜色深郁。,带岩:倚靠岩石。带:夹杂。

"临水杏花繁":临近溪水的杏花,开得繁茂灿烂。

# 繁:繁密,茂盛。

"除忆文流外":除了思念那些文友之外,

# 文流:文士之流,有才学之士。,忆:回忆。

"何人更可言":还有谁能与我尽情交谈呢。

# 更可言:再可以说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山居寄友人》是唐代周贺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围绕春日山居展开,首联点明春日山居远离尘世喧嚣,诗人常立于涧前村头,享受宁静。颔联以路途遥远来客稀少、山林幽深猿猴常过,凸显山居的清幽孤寂。颈联描绘岩石旁苍松古朴、溪水边杏花繁茂的春日美景,一老一繁,尽显生机。尾联直抒胸臆,表明除了思念文人朋友,无人能与自己倾诉心意。全诗格律规整,语言质朴自然。在唐代山居题材诗作中,此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展现山居之美与诗人情思,体现其不同的审美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周贺(?~?),唐代诗人。初为僧,法名清塞,字南卿(一作南乡),祖籍东洛(今河南洛阳),后客居润州。大和末,谒杭州刺史姚合,姚合爱其诗,遂命还俗。其工诗,与姚合、贾岛、无可等人友善,多有诗作酬赠。其诗格调清雅,擅长写羁旅、送别情思。代表作品有《赠姚合郎中》《留辞杭州姚合郎中》《寄姚合郎中》等。著有《周贺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山水田园的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春日山居时,山涧前村落无世俗喧闹,路远客少、山深猿多,岩边古松、临水杏花的清幽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与隐居生活的喜爱,以及对文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除忆文流外,何人更可言”,诗人直接抒发内心所想,直言在春日山居的情境中,除了思念(忆)那些同为文人雅士(文流)的友人外,再无其他人能让自己倾诉心意。将对友人的思念、渴望交流的孤寂,毫无掩饰地袒露,以简洁直白的话语,把山居时精神层面对知音的依赖与牵挂托出,强化情感浓度,让人直观感知诗人的情志。

3. 分段赏析

首联“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直接点明诗人春日山居的生活状态。“春居无俗喧”,强调山居环境远离尘世的喧嚣纷扰,一个“无”字,将山居的宁静与外界的嘈杂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时立涧前村”,描绘诗人时常站立在山涧前的村落,一个“立”字,勾勒出诗人悠然伫立、欣赏周围景色的形象,表现出他在山居生活中的闲适自在。颔联“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从侧面进一步描写山居的环境特点。“路远少来客”,表明因山路遥远,访客稀少,写出山居的偏僻与孤寂。“山深多过猿”,以山林深处常有猿猴经过,渲染出山居的幽静与原始,也暗示这里远离人间烟火。这两句通过对比“少来客”和“多过猿”,突出山居生活的清幽与寂寥,也透露出诗人虽享受这份宁静,但偶尔也会感到些许孤独。颈联“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是写景的妙句。“带岩松色老”,写生长在岩石旁的松树,历经岁月,呈现出苍劲古朴之色,“老”字赋予松树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临水杏花繁”,描绘溪水边杏花盛开,繁花似锦的景象,“繁”字凸显出杏花的生机与艳丽。一“老”一“”,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生动展现出春日山居丰富而美妙的自然景色,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致细致的观察与由衷的赞美。尾联“除忆文流外,何人更可言”,直抒胸臆。诗人在享受山居宁静生活的同时,心中也思念着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文人朋友。“除忆文流外”,表明除了对这些文人朋友的思念,“何人更可言”则以反问的语气,强调在这山居之中,除了这些文友,无人能与自己畅快交流,表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内心渴望倾诉的情感,使整首诗在写景之余,更增添了一份真挚的人文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除夜》

下一篇:唐·白居易《江楼偶宴赠同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