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shān
xiāng

朝代:唐作者:周贺浏览量:1
shǐ
yán
níng
yún
tiān
xiǎo
chéng
shù
hán
宿
niǎo
shān
jiǒng
shǎo
lái
sēng
bèi
shōu
chuāng
xuě
kāi
shì
yàn
bīng
rán
guī
guó
xiǎng
西
líng

译文

广阔的原野开始严寒凝结,清晨云天澄澈清明。树木寒冷,栖息的鸟儿稀少,山岭遥远,往来的僧人罕见。背向太阳收起窗上的积雪,生起火炉融化砚台里的坚冰。思乡之情忽然涌起,想要回归故乡,孤寂的思绪寄托在西陵。

逐句剖析

"大野始严凝":广阔的原野开始严寒凝结,

"云天晓色澄":清晨云天澄澈清明。

"树寒稀宿鸟":树木寒冷,栖息的鸟儿稀少,

"山迥少来僧":山岭遥远,往来的僧人罕见。

"背日收窗雪":背向太阳收起窗上的积雪,

"开炉释砚冰":生起火炉融化砚台里的坚冰。

"忽然归故国":思乡之情忽然涌起,想要回归故乡,

"孤想寓西陵":孤寂的思绪寄托在西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冬日山居思乡》是唐代周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周贺,字南卿,中唐时期诗人。此诗主题围绕冬日山居时的思乡之情。首联描绘冬日山野开始严寒凝结,清晨云天澄澈的景象;颔联通过树木寒冷、栖息鸟少,山岭遥远、往来僧人稀少,进一步渲染山居的清冷;颈联写背向太阳收起窗上积雪,生炉融化砚台之冰的山居生活细节;尾联笔锋一转,突然想到回归故乡,孤寂的思绪寄托在西陵。借景抒情,以冬日山居的清冷之景烘托思乡之情,用词精准,如“稀”“少”生动表现山居的寂寥。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冷孤寂,将冬日山居的景象与思乡之情紧密融合,体现了周贺诗歌善于借景抒情、意境深远的风格,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愁与山居的孤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周贺(?~?),唐代诗人。初为僧,法名清塞,字南卿(一作南乡),祖籍东洛(今河南洛阳),后客居润州。大和末,谒杭州刺史姚合,姚合爱其诗,遂命还俗。其工诗,与姚合、贾岛、无可等人友善,多有诗作酬赠。其诗格调清雅,擅长写羁旅、送别情思。代表作品有《赠姚合郎中》《留辞杭州姚合郎中》《寄姚合郎中》等。著有《周贺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描绘出冬日的广阔原野开始严寒凝结,清晨的云天澄澈清明,勾勒出一幅清冷的冬日晨景图,奠定全诗清冷的基调。颔联“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进一步渲染山居的清冷氛围,树木因寒冷而栖息的鸟儿稀少,山岭遥远使得往来的僧人也很少,“稀”“少”二字生动地表现出山居的孤寂与萧瑟。颈联“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描写山居生活的细节,背向太阳收起窗上的积雪,生起火炉融化砚台里的冰,从生活琐事中体现山居的清冷与不便。尾联“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诗人笔锋一转,思绪突然回到故乡,“忽然”一词表现出思乡之情的突然涌起,“孤想”则强调这种思乡思绪的孤寂,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代秋情》

下一篇:唐·杜甫《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