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冷":晶莹的露水寒冷,
"蛩吟砌":蟋蟀在台阶上鸣叫。
"听落叶西风渭水":聆听落叶的声音和西风的吹拂,
"寒雁儿长空嘹唳":还有空中寒冷的大雁在不停地呼叫。
"陶元亮醉在东篱":陶元亮沉醉在菊花丛中。
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1226~1306?),元代戏曲作家。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终身未仕。白朴经历国破家亡之难,采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闭门读书,后放浪诗酒、漫游山水、吟诗作文度过一生。白朴是元朝初年最早从事杂剧创作的文人之一,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他在继承唐宋传统文学的基础上,革新了文体,所创作的作品,既保留了元杂剧的通俗易懂,又不失文学艺术性,对元曲的发展成熟作出巨大贡献。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六种,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前两种为元杂剧名著,另有《流红叶》《箭射双雕》各存曲词一折,有词集《天籁集》。
1. 分段赏析
“玉露冷,蛩吟砌”两句是描绘秋夜的近景。“玉露”一词将秋天的露水形容得晶莹如玉,一个“冷”字,不仅写出露珠凝结带来的气温下降,使地面呈现出一片潮湿,寒意扑面而来,更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点明了时令为秋。“蛩”即蟋蟀,“蛩吟砌”是说蟋蟀在台阶下吟唱,以动衬静,在寂静的秋夜,这虫鸣声愈发清晰,却又更添了几分秋的寂寥,让这份宁静中饱含着秋的肃杀与清冷。“听落叶西风渭水”一句为远景听觉描写。落叶、西风是秋天典型的景象,作者听闻西风呼啸,吹过渭水,裹挟着落叶纷纷而下。此句化用了唐代贾岛《忆江上吴处士》中“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意境。在强劲寒冷的秋风中,树叶萧萧坠落,那声响似在诉说秋的凄凉。作者虽未身处渭水之畔,却凭借想象,借这一广为人知的秋日萧瑟场景,将自身融入秋意的宏大氛围里,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引发读者对秋的悲叹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寒雁儿长空嘹唳”一句同样为远景描写。寒空中,大雁排成阵列,向着南方迁徙,它们发出响亮且悠长的鸣叫。“寒雁”点明时节已入深秋,大雁因北方寒冷而南飞;“长空嘹唳”从视觉与听觉两个角度,描绘出雁群在辽阔天空飞行的画面,那叫声在空旷的天际回荡,愈发衬出秋空的高远、秋意的深沉,也让整个场景充满了动态感,为原本静态的秋景增添了活力,却又在这活力中蕴含着秋日特有的悲凉,引发人们对离乡、漂泊等情绪的联想。“陶元亮醉在东篱”此句并非写景,而是用典。陶元亮即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他在《饮酒·其五》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东篱”也因此成为菊圃的代称,后常用来比喻隐士的庄园。白朴在此提及陶元亮醉于东篱,是借陶渊明远离尘世、悠然自得的隐居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官场污浊的厌弃,以及对这种闲适、超脱的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出作者孤傲清高的精神境界,使整首作品的情感得到升华,从单纯的秋景描写转向对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思考。
上一篇:元·杨维桢《李铁枪歌》
下一篇:元·白朴《玉漏迟 题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