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村":在谢家村,
"赏芳春":观赏这明媚的春光,
"疑怪他桃花冷笑人":真纳闷那盛开的桃花,仿佛在冷冷地嘲笑人。
"着谁传芳信":想托谁传递这爱慕的情意呢,
"强题诗也断魂":即便勉强写下情诗,也只让人黯然神伤。
"花阴下等待无人问":在花荫下苦苦等待,却连个问询的人都没有,
"则听得黄犬吠柴门":只听得黄狗在柴门边汪汪乱叫。
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关汉卿(1230?~1300?),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又有祁州(今河北安国)人、解州(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镇)人诸说。约生于金末,卒于元。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方面地揭示了金元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等多种典型的妇女形象。剧作大多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曲词本色而精练。所作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十多种,《哭香囊》《春衫记》《孟良盗骨》三种仅存残曲。
1. 分段赏析
“谢家村,赏芳春,疑怪他桃花冷笑人”三句开篇点明场景与心境,充满细腻的情感波动。“谢家村”“赏芳春”交代了地点与时节,春日里到村中赏春本是乐事;“疑怪他桃花冷笑人”却笔锋一转,以拟人手法写桃花仿佛在“冷笑人”,“疑怪”二字写出主人公内心的敏感与不安,将赏花时的期待与莫名的失落刻画得生动形象。“着谁传芳信,强题诗也断魂”两句续写主人公的怅惘,情感愈发深沉。“着谁传芳信”写出想托人传递情意却无人可托的无奈,“芳信”既指春日的讯息,也暗含对心意相通的期盼;“强题诗也断魂”则写勉强提笔写诗却难抒愁绪,反而更添伤感,“断魂”二字直白道出内心的失意与惆怅。“花阴下等待无人问,则听得黄犬吠柴门”两句以等待的落空收尾,满是落寞与孤寂。“花阴下等待无人问”描绘主人公在花荫下苦苦等待却无人理会的场景,“无人问”三字尽显被冷落的失落;“则听得黄犬吠柴门”以柴门外黄犬的叫声打破寂静,这声响非但未带来生机,反而更衬出等待的空寂,将春日赏景的美好期待与最终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余味悠长。
下一篇:元·杨维桢《吴子夜四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