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āng
diào
chén
zuì
dōng
fēng

朝代:元作者:关汉卿浏览量:3
bàn
yuè
yín
zhēng
fèng
xián
nuǎn
dōng
fēng
xiù
bèi
cháng
qiān
xìn
chén
le
shū
jué
le
yàn
pàn
diāo
ān
wàn
shuǐ
qiān
shān
běn
duì
xiāng
ruò
huán
gào
néng
suǒ
zhài
chóu
méi
lèi
yǎn

译文

在月夜陪伴下,银筝闲置,凤管也无人问津,春风虽暖,却总是难有绣被相伴。鱼传的书信已沉,雁寄的家书已绝,我盼着心上人骑着雕鞍,跨越万水千山归来。如果相思的本利他不偿还,那我就带着这愁眉泪眼去索债。

逐句剖析

"伴夜月银筝凤闲":在月夜陪伴下,银筝闲置,凤管也无人问津,

"暖东风绣被常悭":春风虽暖,却总是难有绣被相伴。

"信沉了鱼":鱼传的书信已沉,

"书绝了雁":雁寄的家书已绝,

"盼雕鞍万水千山":我盼着心上人骑着雕鞍,跨越万水千山归来。

"本利对相思若不还":如果相思的本利他不偿还,

"则告与那能索债愁眉泪眼":那我就带着这愁眉泪眼去索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双调】沉醉东风》是元初关汉卿创作的一首散曲。关汉卿是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其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此曲主题围绕女子的相思之情展开。内容上描绘了女子在月夜闲置银筝,独对暖东风却难拥绣被的孤寂;又写鱼沉雁杳,音信断绝,她盼着远方的情人跨越万水千山归来;最后以独特的“相思债”说法,展现女子对相思回报的渴望。写作手法上,运用借景抒情,以月夜、东风等景烘托女子的孤寂;还运用比喻,将相思比作债务,构思新奇。首句营造出孤寂氛围;中间三句进一步刻画女子因音信断绝而生的期盼;尾句以独特想象深化相思主题。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独特的构思,在元代散曲中别具一格,体现了关汉卿作品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关汉卿(1230?~1300?),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又有祁州(今河北安国)人、解州(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镇)人诸说。约生于金末,卒于元。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方面地揭示了金元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等多种典型的妇女形象。剧作大多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曲词本色而精练。所作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十多种,《哭香囊》《春衫记》《孟良盗骨》三种仅存残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属于闺怨题材。通过描写女子在月夜的孤寂、音信断绝的愁苦以及对情人归来的期盼,表达了女子深深的相思之情和对爱情的执着。借女子的生活场景与内心独白写出了相思之苦。

2. 分段赏析

首句“伴夜月银筝凤闲,暖东风绣被常悭”描绘了女子在月夜陪伴下,闲置银筝,春风虽暖,却难有绣被相伴的情景。“银筝凤闲”暗示女子无心弹奏,“绣被常悭”则写出她的孤单寂寞,通过景物与生活细节,烘托出女子孤寂的心境。中间三句“信沉了鱼,书绝了雁,盼雕鞍万水千山”,“信沉了鱼,书绝了雁”用鱼雁传书的典故,表明女子与情人音信断绝,内心充满担忧与思念。“盼雕鞍万水千山”则直接写出她盼着情人跨越重重山水归来,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尾句“本利对相思若不还,则告与那能索债愁眉泪眼”,女子将相思比作债务,想象若情人不偿还这份“相思债”,自己就要以愁眉泪眼去索债,以新奇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展现出女子对相思回报的强烈渴望,使相思之情的表达更加深刻。

3. 作品点评

这支小令生动刻画了女主人公与心爱之人离别后的心境。她心中满是孤独、凄凉与恐惧交织的幽恨,以及深入骨髓的相思愁绪。作品精准地挖掘出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将离情别绪渲染得极为浓烈,一个对爱情痴情专注、思念深切的思妇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舒《酹江月》

下一篇:元·姬翼《临江仙·人我是非相戏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