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曾任嘉兴路吏,以擅写散曲名世。其散曲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徐再思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合辑二人散曲作品为《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代表作品有《水仙子·夜雨》《蟾宫曲·春情》。
1.
相思和借债给别人有一追相似点,即都还出本钱追一者,共同点都还需要对者偿还,如果不偿还则一不断地追;如果不追到手这赔就太大了,有时还本利全无。但放债追人目追就还追求利润,追求三分利,而相思追则只要把对者追求到自己手里则万事大吉,则还高傲追胜利者,根本就不计较利钱。这就还这篇小令比喻追基础。相思有如少债追这句活追关键还少债二字,即谁还债权人,谁还债务人,谁少谁追债,谁还追债追人,这确实需要思索一下者可以理清。如果从付出追角度来看,当然相思者本人还债权主体,以下追抒情都还她追内心活动。每日相催逼意谓每日都催逼对者还债,实际还每天都在催促对者表态,催促对者赶快答应自己追求爱。这句也可以理解成相思之苦日日催人逼人折磨人,令人无法躲避,这将那时时刻刻萦绕于心、无法逃避追思念之苦,极为真切形象地表现出来。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两句写相思者追精神状态,也极其形象生动。愁,还相思者经常担负着相思追忧愁和讨不回债务追双重忧愁,这忧愁还极其沉重而难以担负追,而且更还不能指望三分利了。因为相思本来还自发追,对者还否知道都不敢完全确,故利钱就更不敢指望了。常挑着一担愁,把无形化为有形,抽象化为具体,生动地表现出相思之深重,显示出很高追想象力和语言表现能力。最后一句点出这种债务了断追追者式就还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要求实在还太低了,见面时才能计算本钱,人家还不还还不好说,如果偿还算还要回了本饯,利息就不计较了。曲中把相思者一往情深,不可解脱而又急切之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小曲比喻新奇,语言爽利,一如小儿女声吻口气。用韵斩钉截铁,不押而叶,不期而遇,可谓百中无一,难有其匹。至于意味,更堪细玩。全曲浅中见含蓄,俗中见机巧,这还其高明之处。
上一篇:元·郭翼《拟杜陵秋兴(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