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儿娇小歌金缕":娇小的歌女雪儿吟唱《金缕曲》,
# 金缕:曲名。,雪儿:有名的艺妓,唐代李密的爱姬。
"老子婆娑倒玉壶":老夫醉态蹒跚,倾倒玉壶中的酒,
# 玉壶:珍贵的壶。辛弃疾《感皇恩·寿范倅》:“一醉何妨玉壶倒。”,婆娑:高兴起舞的样子。
"满身花影倩人扶":满身映着花影,请人搀扶归去。
# 满身花影倩人扶:陆龟蒙《和袭美春夕酒醒》:“觉后不知新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此用其句。
"昨宵不记":昨夜醉后不记事,
"雕鞍归去":乘雕鞍归去
"问今朝酒醒何处":试问今早酒醒时身在何方?
# 问今朝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用其意。
"碧桃红杏桃源路":碧桃与红杏掩映的桃源小路,
"绿水青山水墨图":绿水青山宛如水墨画卷,
"杖头挑着酒胡芦":拄杖头上挑着酒葫芦。
"行行觑着":走走停停环顾四周,
"山童分付":吩咐山中童子,
"问前村酒家何处":打听前方村落的酒家在何处?
"红罗佩吐狮头玉":红罗佩饰上镶着狮头美玉,
"碧珥香衔凤口珠":碧玉耳坠飘香,凤口含珠,
"风流相遇恨须臾":风流邂逅却恨相聚短暂。
"梨花淡月":梨花映着淡月,
"楼台如故":楼阁亭台依旧,
"教吹箫玉人何处":那吹箫的玉人今在何处?
"云深不见南来羽":云层深厚不见南来鸿雁,
# 南来羽:南来雁。古有“雁足传书”的故事。
"水远难寻北去鱼":水域辽远难寻北去游鱼,
# 北去鱼:送信的使者:《古乐腐·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后因以书传信或书人为“鱼书”或“鱼雁”。
"两年不寄半行书":两年未曾寄来半行书信。
"危楼目断":独倚高楼极目远望,
# 目断:目力所及。,危楼:高楼。
"云山无数":云山层叠无边,
"望天涯故人何处":遥望天涯,故人身在何方?
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曾任嘉兴路吏,以擅写散曲名世。其散曲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徐再思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合辑二人散曲作品为《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代表作品有《水仙子·夜雨》《蟾宫曲·春情》。
1. 分段赏析
“昨宵不记,雕鞍归去,问今朝酒醒何处?”呈现醉酒后遗忘与酒醒迷茫。“不记”展现醉后记忆空白,尽显豪饮后的混沌;“雕鞍”暗指往昔奢华出行与欢场离散。“问”字将醉酒后的生理状态升华为对所处的疑惑,引发对过往的追思,用简洁笔触让醉态画面有情感,彰显散曲质朴写实风格,突显全曲怀旧基调。“行行觑着,山童分付,问前村酒家何处?”描绘旅途寻酒情景,流露对乡野闲适的向往。“行行”描写步行不停的漂泊动态,“觑着”增添左顾右盼的生活气息,“问”字深化寻觅。“分付”赋予行动感,把平凡场景诗化,借山童服从突显人与环境和谐,强化理想化田园主题,体现以口语入曲的直白风格,传达逃避尘世、追寻精神寄托之情。“梨花淡月,楼台如故,教吹箫玉人何处?”在景物依旧中追念风流往事。“淡月”渲染梨花园幽静,增添朦胧哀思;“如故”以楼台不变衬托人事变迁,借自然与人事对比强化物是人非之感;“教”字透出对往昔情缘的追问与无奈留恋。“玉人”与“吹箫”融合成视听双重意象,借“何处”体现佳人难寻的怅惘,用细腻笔法让静景承载情感,体现散曲借景抒情传统与对美好瞬间的喟叹。“危楼目断,云山无数,望天涯故人何处?”写登高望故人的思念与离别哀思。“目断”展现视野被云山阻隔的无力,象征人际沟通难;“无数”夸张山峦辽远,“望”字直抒盼友深情。借“南来羽”“北去鱼”代指书信难达,“两年不寄半行书”直白点明思念时长,再现元曲常用手法,借危楼独望让山水画面满含情感,体现“语出天然”风格,真情自然流露。
上一篇:元·陈秀民《登灵岩》
下一篇:元·马臻《秋日闲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