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

朝代:唐作者:唐彦谦浏览量:1
cuì
zhú
gāo
jiā
hòu
jìng
fēng
wēi
zhī
běi
yǒu
cán
dēng
àn
yòu
sòng
西
lóu
piàn
yuè
qīng
gèng
cháng
yīng
wèi
yuǎn
yān
xún
duàn
pín
rén
sān
suì
zhěng
hán
qīn
dài
shǔ

译文

翠竹与高梧夹峙在后溪两岸,狂风摇落寒露,秋雨淅沥凄寒。怎知北窗残灯忽明忽暗,又见西楼残月低垂欲坠。漫漫长夜似无尽头,远方断烟中蝉莫再哀鸣。漂泊者此夜如度三秋,不整冰衾静候黎明鸡啼。

逐句剖析

"翠竹高梧夹后溪":翠竹与高梧夹峙在后溪两岸,

"劲风危露雨凄凄":狂风摇落寒露,秋雨淅沥凄寒。

"那知北牖残灯暗":怎知北窗残灯忽明忽暗,

"又送西楼片月低":又见西楼残月低垂欲坠。

"清夜更长应未已":漫漫长夜似无尽头,

"远烟寻断莫频嘶":远方断烟中蝉莫再哀鸣。

"羁人此夕如三岁":漂泊者此夜如度三秋,

"不整寒衾待曙鸡":不整冰衾静候黎明鸡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蝉》是晚唐诗人唐彦谦的一首七言律诗,属羁旅怀乡题材。诗中以秋夜“翠竹”“高梧”“残灯”“片月”等意象,勾勒出冷寂凄清的客居环境;通过“残灯暗”“片月低”“夜更长”等细节,层层递进地渲染孤寂氛围;尾联“羁人如三岁”“待曙鸡”直抒胸臆,将漂泊之苦、归心之切写得真挚动人。全诗语言凝练,情景交融,以秋夜蝉声为引,道尽客子愁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唐彦谦(?~893?),唐代诗人。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应进士试十余年不第,后避乱居汉南。曾任河中节度副使,历任晋、绛、阆、壁等州刺史。唐彦谦博学多才,擅书画音乐博饮之技。其诗初学温庭筠、李商隐,用事精巧,诗风纤丽。尤擅长七言诗,语言清丽,用典精巧隐僻,对偶工切,对宋代西昆诗人颇有影响。后崇尚杜甫,转趋淳雅壮丽。代表作品有《七夕》《夜蝉》《秋晚高楼》《过长陵》等。著有《鹿门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彦谦为山西晋阳人,历经咸通末年应试,十多年仍未中进士,诗人晚年担任晋州刺史后隐居著述。本诗创作于作者辗转仕途期间,诗中“羁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的彻夜难眠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形成呼应。因晚唐时期藩镇割据的社会背景,使当时大多文人作品中普遍存在“客居焦虑”的时代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翠竹高梧夹后溪,劲风危露雨凄凄”以“翠竹”“高梧”“后溪”勾勒秋夜庭院背景,“劲风”“危露”“凄凄雨”渲染冷寂氛围,为全诗奠定愁绪基调。颔联“那知北牖残灯暗,又送西楼片月低”由外及内,写“残灯”“片月”的动态变化,“那知”“又送”暗含时光流逝、孤寂难捱的怅惘,景中见情。颈联“清夜更长应未已,远烟寻断莫频嘶”中“清夜更长”直写夜长难眠,“远烟寻断”“莫频嘶”以蝉鸣渐歇反衬客子内心的喧嚣,愁绪更浓。尾联“羁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直抒胸臆,“如三岁”以夸张手法写归心似箭,“不整寒衾”“待曙鸡”通过细节刻画,将羁旅之苦、思归之切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威《早春》

下一篇:唐·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