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n
yān
shù

朝代:明作者:李东阳浏览量:2
qiū
chéng
wài
fǎng
访
zōng
shù
yān
guāng
yuǎn
gèng
zhòng
fēi
guò
shí
qīng
wèi
liǎo
luò
huā
cán
chù
绿
hái
nóng
nán
guō
jiāng
sān
wàng
duàn
西
lín
yǒu
shù
fēng
zuò
jiǔ
zhī
chí
sēng
shí
zhōng

译文

在蓟丘城外寻访前人遗迹,远处树木在烟光中显得愈发浓重。疾飞的雨过后,绿意尚未消散,落花残留之处,绿色依然浓郁。在城南三里左右迷失道路,望尽西林可见几座山峰。久坐不知晴朗的白日已放晴,隔着溪水传来僧寺午时的钟声。

逐句剖析

"蓟丘城外访遗踪":在蓟丘城外寻访前人遗迹,

# 踪:一作纵。

"树色烟光远更重":远处树木在烟光中显得愈发浓重。

"飞雨过时青未了":疾飞的雨过后,绿意尚未消散,

"落花残处绿还浓":落花残留之处,绿色依然浓郁。

"路迷南郭将三里":在城南三里左右迷失道路,

"望断西林有数峰":望尽西林可见几座山峰。

# 峰:一作蜂。

"坐久不知迟日霁":久坐不知晴朗的白日已放晴,

"隔溪僧寺午时钟":隔着溪水传来僧寺午时的钟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蓟门烟树》是明代李东阳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蓟丘城外寻访遗迹时所见景色,通过对树色烟光、飞雨落花等景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深远的氛围。首联点明寻访地点与整体朦胧树色;颔联通过雨、花等细节描绘色彩;颈联写迷路与望峰,增添空间感;尾联以钟声衬静谧。全诗体现了诗人对蓟门景色的喜爱与沉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祖籍茶陵(今属湖南)。居朝五十年,入阁十五年。以馆阁大臣领袖文坛,“天下翕然宗之”,形成以他为首的茶陵派,开“前七子”倡导复古之先河。其诗“出入宋元,溯流唐代”。他为文典雅流丽,试图以复古来扭转台阁体的流弊,主编《大明会典》《历代通鉴纂要》《宪宗实录》《孝宗实录》等。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续稿》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蓟丘城外访遗踪,树色烟光远更重”,点明诗人在蓟丘城外寻访遗迹,“树色烟光”勾勒出远景中树木被烟光笼罩的朦胧厚重感,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一个“访”字也体现出诗人的兴致。颔联:“飞雨过时青未了,落花残处绿还浓”,运用细腻笔触,“飞雨”“落花”写出景色变化,“青未了”“绿还浓”突出色彩的浓郁,展现出自然景色的生机与活力。颈联:“路迷南郭将三里,望断西林有数峰”,“路迷”增添了探索的趣味,“望断”则写出对远方景色的凝望,从迷路与望峰两个角度,拓展了空间感,使诗歌意境更深远。尾联:“坐久不知迟日霁,隔溪僧寺午时钟”,诗人久坐沉醉于景色中,不知天色已晴,远处隔溪僧寺的午时钟声,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静谧清幽,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杨荣《京师八景(其五·蓟门烟树)》

下一篇:明·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