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声吹彻梅花":边塞的号角吹奏着《梅花三弄》,
"胡云遥接秦霞":胡地的云彩连接着秦地的晚霞。
"白雁西风紫塞":北方边塞西风烈烈,大雁高飞,
# 紫塞:北方边塞。
"皂雕落日黄沙":黄昏时节,黄沙漫天,皂雕盘旋飞翔。
# 皂雕:亦作“皂𫛲”。亦作“皁雕”。亦作“皁𫛲”。一种黑色大型猛禽。
"汉使牧羊旌节":汉使苏武拄着大汉使节的旌节在牧羊,
#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
"阏氐上马琵琶":王昭君在马背上弹奏着一曲曲琵琶。
# 阏氐:这里指王昭君。
"梦里身回云阙":想来他们在梦中应该回到了汉家宫殿,
"觉来泪满天涯":只怕是醒来后只能泪洒天涯。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学者。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正德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因“大礼议”事件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追谥文献。杨慎学识广博,与解缙、徐渭有“明朝三大才子”之称。工诗文,善词曲。他的诗歌多取法六朝,风格秀美秾丽,推崇含蓄蕴藉,于明代独立门户。王世贞称杨慎为“词家功臣”,认为升庵词“好用六朝丽事,似近而远”。其散曲富有才情,俊逸华丽。代表作品有《江陵别内》《春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著有《升庵集》,另有杂著《升庵外集》,又有词曲《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六言诗,也是一首描写敦煌边塞独特风光的诗。描绘了敦煌边塞角声吹起《梅花落》的曲调,胡地的云与秦地的霞遥相连接。西风中白雁飞过紫塞,落日下皂雕翱翔于黄沙之上。诗中还提到汉使苏武手持旌节牧羊,匈奴阏氏上马弹奏琵琶的典故。最后写人物在梦中回到朝廷,醒来却发现仍在天涯,泪水满眶。表达了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对历史典故的感慨,以及对身处边塞之人思乡之情的深刻刻画。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通过描写角声吹奏《梅花落》,胡云与秦霞相连,白雁在西风中飞过紫塞,皂雕在落日下的黄沙上翱翔,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出边塞雄浑壮阔、苍凉悲壮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塞外特有的氛围。中间两句:“汉使牧羊旌节,阏氏上马琵琶。”引用历史典故,讲述汉使苏武持旌节牧羊的坚贞不屈,以及匈奴阏氏上马弹奏琵琶的故事,为诗歌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使读者联想到边塞的历史风云和人物命运。后两句:“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从历史的叙述转到人物情感的抒发,梦境中回到朝廷,醒来却身处天涯,这种巨大的落差,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对家乡和朝廷的思念,以及身处边塞的孤寂与无奈,将情感推向高潮。
上一篇:明·陶安《自效》
下一篇:明·朱栴《青杏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