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岑楼上俯晴川":我登上遥岑楼俯身俯瞰那晴朗的平川,
"万里登临绝塞边":不远万里来到这登临之处,这里已到了遥远的边塞。
"碣石东浮三绛色":东边的碣石在海上浮现出三种绛红的颜色,
"秀峰西合点苍烟":西边的秀峰与点点苍烟相互融合。
"天涯游子悬双泪":我这个漂泊天涯的游子不禁落下两行泪水,
"海畔孤臣谪九年":我是被流放到海边的孤臣,至今已经过了九年。
"虚拟短衣随李广":我徒然地想着能像李广那样身着短衣去征战,
"汉家无事勒燕然":可惜如今汉朝无事,没有机会像窦宪那样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学者。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正德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因“大礼议”事件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追谥文献。杨慎学识广博,与解缙、徐渭有“明朝三大才子”之称。工诗文,善词曲。他的诗歌多取法六朝,风格秀美秾丽,推崇含蓄蕴藉,于明代独立门户。王世贞称杨慎为“词家功臣”,认为升庵词“好用六朝丽事,似近而远”。其散曲富有才情,俊逸华丽。代表作品有《江陵别内》《春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著有《升庵集》,另有杂著《升庵外集》,又有词曲《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遥岑楼上俯晴川,万里登临绝塞边”,诗人登上遥岑楼,俯瞰晴川,点明了自己身处万里之外的绝塞边地。“遥岑”“晴川”勾勒出一幅壮阔的画面,“万里”“绝塞”则强调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偏远,为全诗营造出一种雄浑而又苍凉的氛围。颔联:“碣石东浮三绛色,秀峰西合点苍烟”,运用了视觉描写,描绘了东边碣石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的绛色,以及西边秀峰与苍烟融合的景象。色彩鲜明,远近结合,画面感极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进一步渲染了边塞景色的壮美与神秘。颈联:“天涯游子悬双泪,海畔孤臣谪九年”,笔锋一转,由写景转为抒情。诗人以“天涯游子”“海畔孤臣”自比,直接抒发了自己被贬九年的孤独、哀怨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悬双泪”将诗人的思乡之愁具体化,让人感同身受。尾联:“虚拟短衣随李广,汉家无事勒燕然”,运用典故,借李广难封和窦宪勒石燕然的故事,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诗人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却因被贬而无法实现,只能“虚拟”,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上一篇:明·高启《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下一篇:明·海舟慈禅《送叶明斋如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