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i
yáng
huái
怀

朝代:明作者:曾棨浏览量:2
guǎng
广
líng
chéng
fán
huá
yáng
xíng
gōng
jiē
xiá
shù
cán
yóu
yǒu
jǐn
fān
guī
jiā
lóu
tái
chù
chù
fāng
cǎo
fēng
nián
nián
yuàn
luò
huā
zuì
shì
duō
qíng
biàn
liǔ
chūn
lái
jiù
dài

译文

扬州城里过去是很繁华的,隋炀帝的行宫修得快要碰到天上紫色的云霞了。《玉树后庭花》唱罢了还要接着唱别的靡靡之音,可是当他想要乘坐用宫锦做风帆的船回去时,已经无家可归了。当年的楼台如今处处都长满了乱草,凄风苦雨之中年复一年的花开花落,无人欣赏。最是多情的还是汴河堤上的柳树,春天到来的时候,它依旧欢迎乌鸦在它上面栖息。

逐句剖析

"广陵城里昔繁华":扬州城里过去是很繁华的,

# 广陵:即扬州。战国楚广陵邑,东汉置郡,隋朝时改称扬州,又以避杨广讳改称江都郡。

"炀帝行宫接紫霞":隋炀帝的行宫修得快要碰到天上紫色的云霞了。

# 紫霞:即天上的云霞,此句源于唐李商隐《隋宫》诗“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炀帝:即杨广,隋文帝杨坚次子,仁寿四年即皇帝位。是隋代有名的荒淫之主。

"《玉树》歌残犹有曲":《玉树后庭花》唱罢了还要接着唱别的靡靡之音,

# 玉树:曲名,即南朝陈后主所作之《玉树后庭花》。此句源于许浑《金陵怀古》“玉树歌残王气终。”

"锦帆归去已无家":可是当他想要乘坐用宫锦做风帆的船回去时,已经无家可归了。

# 锦帆:《开河记》“炀帝御龙舟幸江都,舳舻相继,锦帆过处,香闻十里。”此句源于李商隐《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楼台处处迷芳草":当年的楼台如今处处都长满了乱草,

"风雨年年怨落花":凄风苦雨之中年复一年的花开花落,无人欣赏。

"最是多情汴堤柳":最是多情的还是汴河堤上的柳树,

# 汴堤:即隋堤。《大业拾遗记》“炀帝将幸江都,命云屯将军麻祜谋浚黄河入汴堤,使胜巨舰,所谓隋堤也。”此句源唐韦庄《台城》诗“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春来依旧带栖鸦":春天到来的时候,它依旧欢迎乌鸦在它上面栖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维扬怀古》是明代诗人曾棨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首联以广陵城昔日繁华与炀帝行宫的壮丽开篇,隐现古今对比;颔联借陈后主与隋炀帝典故,不着评论却尽显历史沧桑;颈联描绘楼台芳草、风雨落花,渲染出行宫今日的荒凉之态;尾联以汴堤柳带栖鸦的景象作结,哀怜中暗含讽喻。全诗通过古今场景转换与典故运用,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怀,虽多化用前人成句意境,却能自成一格,以清词丽句展现出婉而多讽、饶有韵味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书法家

曾棨(1372~1432),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子棨,又作子启,号西墅,永丰(今属江西)人。永乐二年进士,授修撰。明成祖爱其才,累扈从北征。洪熙元年,升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进少詹事,入值文渊阁,预修《三朝实录》。而后再扈北巡,三次主考会试。七年卒于官,赠礼部左侍郎,谥襄敏。曾棨是明前期台阁体的重要作者,诗文均有时名,平生所作诗文甚多,内容以“推明义理,纪述功德”为主,所作流畅洁雅,不滞不碍。其文思敏捷,馆阁中大著作,自解缙之后,多出于其手。工书法,以草书为精。著有《曾棨集》《巢睫集》《西墅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维扬怀古》是明代曾棨创作的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全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虽多化用前人成句意境,却自创新局,清词丽句间尽显婉而多讽的韵味。

2. 写作手法

用典:“《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写道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的曲子今日犹有流传,而当年巡幸扬州的锦船却一去不回。运用了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以及隋炀帝乘锦帆龙舟南巡的典故,含蓄地批判了隋炀帝的荒淫无道,暗示其因奢侈腐败而亡国的结局,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富有历史厚重感。对比:首联将扬州城昔日的繁华与当下的景象进行对比,通过“昔繁华”与诗人目睹的当下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历史的变迁。颔联中“《玉树》歌残犹有曲”与“锦帆归去已无家”也构成对比,陈后主的曲子仍在流传,而隋炀帝的锦船却已不见,暗示了两人相似的荒淫结局,增强了讽刺意味。借景抒情:“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和“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通过描写扬州如今楼台被芳草掩映、风雨中落花飘零以及隋堤柳上栖鸦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将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使读者更能感受到那种深沉的历史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立足当下扬州城,思绪回溯往昔,遥想广陵城昔日繁华盛景,隋炀帝南巡时所建行宫巍峨高耸,直入紫霞,尽显皇家奢靡气派,今昔对比中暗藏盛衰之叹。颔联以精妙的历史典故,将南朝陈后主与隋炀帝并置。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虽为亡国之音,却仍流传至今;而隋炀帝巡游时锦帆高挂的奢华船队,随着王朝覆灭早已消逝,再无归处。此联通过两种不同历史遗存的对照,含蓄而深刻地描绘出隋炀帝荒淫无道的生活图景,暗示其因骄奢亡国的必然命运。颈联视角拉回现实,聚焦扬州城内的自然景致。诗人笔下,楼台错落间芳草肆意生长,处处弥漫着荒芜之意;岁岁年年,风雨如期而至,无情地吹落繁花,满是伤春悲秋之感。这些衰败景象,不仅是对当下扬州城荒芜的写照,更隐喻着朝代更迭、世事无常的沧桑变迁。尾联以汴堤柳为情感寄托,隋堤之上,柳树历经岁月却依旧繁茂。每至春日,柳丝低垂,暮色中,乌鸦栖息枝头,发出声声啼鸣。这看似寻常的景象,实则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感慨,汴堤柳见证了历史兴衰,却依旧不改姿态,而曾经辉煌一时的隋炀帝与他的王朝早已消逝,物是人非、历史沧桑之感扑面而来,余韵悠长,引人深思。

4. 作品点评

此七律以扬州风物为经,隋炀旧事为纬,寄寓深刻讽喻。诗人通过描绘昔日繁华与历史遗迹的对照,暗含对王朝兴替根源的剖析。全篇章法严谨,对仗精严而语言清雅,既展现玉树歌残的盛世幻影,又暗藏锦帆龙舸的亡国警示,在丽句清辞间构建起历史兴衰的深层镜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对仗工稳,语言清丽,诗风接近杜牧、李商隐。

不详吕晴飞、李观鼎《中国历代名诗今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谭元春《瓶梅》

下一篇:明·贝琼《初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