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海遥通一水长":遥远的鲸海与这里相通,一脉水流悠长,
"沧波深处石为梁":在沧波深处以石头作为桥梁。
"平铺碧甃连驰道":平坦铺设的碧绿砖石连接着驰道,
"倒泻银河入苑墙":如银河倒泻般流入苑墙之中。
"晴绿乍添垂柳色":晴日里新添的绿色让垂柳的颜色更加鲜明,
"春流时泛落花香":春天的水流中不时泛起落花的香气。
"微茫迥隔蓬莱岛":在微茫中远远隔开蓬莱岛,
"不放飞尘入建章":不让飞扬的尘土进入建章宫。
明代文学家、书法家
曾棨(1372~1432),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子棨,又作子启,号西墅,永丰(今属江西)人。永乐二年进士,授修撰。明成祖爱其才,累扈从北征。洪熙元年,升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进少詹事,入值文渊阁,预修《三朝实录》。而后再扈北巡,三次主考会试。七年卒于官,赠礼部左侍郎,谥襄敏。曾棨是明前期台阁体的重要作者,诗文均有时名,平生所作诗文甚多,内容以“推明义理,纪述功德”为主,所作流畅洁雅,不滞不碍。其文思敏捷,馆阁中大著作,自解缙之后,多出于其手。工书法,以草书为精。著有《曾棨集》《巢睫集》《西墅集》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借石桥横跨沧波的恢宏景象、漕运码头杨柳含烟、两岸花香的繁华春景,以及桥梁守护皇家禁苑的细节,写出了石桥的雄伟气势、码头的春日生机,点明了桥梁连接皇家区域的特殊地理位置,表达出对石桥壮丽景观与漕运码头春日盛景的赞叹。
2. 分段赏析
“鲸海遥通一水长,沧波深处石为梁。”首联描绘了海子桥的地理位置和建造特点。“鲸海遥通”将海子桥与遥远的鲸海联系起来,使读者感受到桥的雄伟和独特。“沧波深处石为梁”则具体描述了桥的建造方式,以石头作为桥梁,在沧波深处显得格外坚固和壮观,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平铺碧甃连驰道,倒泻银河入苑墙。”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桥下的水流比作银河倒泻,形象地描绘出水流的磅礴气势。“平铺碧甃”描绘了桥面平坦铺设的碧绿砖石,与驰道相连,展现出一种规整、美观的景象。“倒泻银河”则将水流的动态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水流的声音,感受到水流的力量。“晴绿乍添垂柳色,春流时泛落花香。”颈联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绘了晴日里垂柳的嫩绿和春水中落花的香气。“晴绿乍添”表现出垂柳在晴日里新添的绿色,使垂柳的颜色更加鲜明、生动。“春流时泛落花香”则通过嗅觉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美好,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微茫迥隔蓬莱岛,不放飞尘入建章。”尾联通过将海子桥与蓬莱岛、建章宫相联系,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世的氛围。“微茫迥隔”描绘出桥与外界在微茫中远远隔开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遥远的感觉。“不放飞尘入建章”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宁静美景的保护和赞美之情,希望能永远保持这份宁静和美好。
上一篇:明·石珝《清夜游》
下一篇:明·朱允炆《逊国后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