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谪":朋党派系的人被贬谪,
"天下惜":天下人都惋惜。
"惜不惜":不管惜不惜,
"贬李迪":还是贬谪了李迪。
"三字狱":三字构成的冤案,
"天下服":天下人却不服。
"服不服":不管服不服,
"杀武穆":还是杀害了武穆。
# 杀武穆:旧注:潘云抉出鬼胆。
"奸臣败国不畏天":奸臣败坏国家却不怕上天,
"区区物论真无权":小小的舆论实在没有权力。
"崖州一死差快意":(奸臣)在崖州死去,稍微让人有些快意,
"遗恨施郎马前刺":遗恨施郎在马前被刺杀。
明代文学家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祖籍茶陵(今属湖南)。居朝五十年,入阁十五年。以馆阁大臣领袖文坛,“天下翕然宗之”,形成以他为首的茶陵派,开“前七子”倡导复古之先河。其诗“出入宋元,溯流唐代”。他为文典雅流丽,试图以复古来扭转台阁体的流弊,主编《大明会典》《历代通鉴纂要》《宪宗实录》《孝宗实录》等。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续稿》等。
1. 分段赏析
“朋党谪,天下惜”:朋党派系的人被贬谪,天下人都为之惋惜。“天下惜”体现出公道自在人心,人们对被贬者的同情,为下文写冤案埋下伏笔。“惜不惜,贬李迪”:不管天下人惜不惜,还是贬谪了李迪。以简洁的语言写出权贵不顾舆论,强行贬谪忠良,凸显其专横,含讽刺意味。“三字狱,天下服”:“莫须有”三字构成的冤案,天下人却不服。“服”字反用,实则是天下人不服,揭露冤案的荒谬,表达对不公的愤慨。“服不服,杀武穆(潘云抉出鬼胆)”:不管天下人服不服,还是杀害了武穆岳飞。直接点出岳飞被害的残酷,“抉出鬼胆”的评注更显奸臣的狠毒,强化悲愤之情。“奸臣败国不畏天,区区物论真无权”:奸臣败坏国家却不怕上天,小小的舆论实在没有权力。指责奸臣无视天道与舆论,暴露其嚣张气焰,表达对时局的无奈与愤懑。“崖州一死差快意,遗恨施郎马前刺”:崖州(此处可能指奸臣被贬或被杀之地)一死稍感快意,却遗恨施郎在马前被刺杀。写出对奸臣下场的复杂感受,既觉稍快,又为忠良被害的遗恨而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