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涵秋水碧溶溶":秋日池水清冷,碧色深广而流动,
# 溶溶:水流动的样子。
"一片澄明见底空":一片清澈透亮,池底空空可见。
"有日晴来云衬白":晴日当空时,云朵衬得天色更显洁白,
"几时吹落叶浮红":何时秋风吹落树叶,飘浮水上映出红色,
"香啼蓼穗娟娟露":蓼花穗上露珠晶莹,似含香低泣。
# 娟娟:美好的样子。,蓼:蓼草,多生于水边地。
"干动莲茎淅淅风":枯干的莲茎在淅淅秋风中颤动。
# 淅淅:风声。
"凌晓无端照衰发":破晓时,池水无故映照我斑白衰发,
# 凌晓:凌晨。
"便悲霜雪镜光中":不禁悲叹镜中白发如霜雪寒光。
# 镜光:喻指池水。
晚唐诗人
吴融(?~903),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登进士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吴融诗文兼擅,工行楷,与韩偓、方干、贯休等人交往唱和。其诗多为纪游题咏、送别酬和之作,受温庭筠、李商隐影响,在艳丽中时含凄清之气。代表作品有《彭门用兵后经访路》《华清宫》《红白牡丹》等。著有《唐英歌诗》3卷。
1. 分段赏析
首联“冷涵秋水碧溶溶,一片澄明见底空”,以“冷涵秋水”开篇,勾勒出秋日池塘的清冷静谧。“碧溶溶”三字,用叠词摹写水色之深碧与流动感;“澄明见底空”则点明池水的通透澄澈。此联通过视觉意象,展现秋池的纯净与深邃。颔联“有日晴来云衬白,几时吹落叶浮红”,晴日白云倒映池中,与“落叶浮红”形成色彩对比。“云衬白”以简笔渲染天光云影的素雅,“叶浮红”则点染秋叶飘零的绚烂。“几时”二字隐含时光流转之叹,落叶的飘浮暗示季节更替与生命无常。颈联“香啼蓼穗娟娟露,乾动莲茎淅淅风”,蓼穗含露似“啼香”,莲茎随风轻摇。“香啼”以通感手法将嗅觉转化为听觉,赋予露滴灵性;“乾动”写风拂莲茎的微颤,“淅淅”拟声词衬出秋风萧瑟。此联借小景传神,露珠的“娟娟”与风声的“淅淅”交织,点明秋池的凄清韵味。尾联“凌晓无端照衰发,便悲霜雪镜光中”,诗人临池自照,晨曦中白发如“霜雪”。“无端”透出猝不及防的悲凉,“衰发”与“霜雪”的比喻直指生命暮年之哀。池水澄明本为美景,却成映照衰老的“镜”。
上一篇:唐·李咸用《春日》
下一篇:唐·曹松《天台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