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è
píng
jiāng
sòng
zhì
guǎng
广
tōng

朝代:明作者:杨慎浏览量:3
míng
yuè
qīng
fēng
liǎng
qiáo
xiāng
suí
bǎi
yáo
gòng
lián
huà
bié
cháng
hóng
zhú
qīng
zūn
xiāo

译文

在明月照耀、清风吹拂中,我们走过了两座桥,你陪伴着我前行百里,一点也不觉得路途遥远。我们都惋惜离别的话语还没说完,可恨这夜晚不够漫长,在摇曳的红烛下,我们对饮着清酒,耳边还传来碧玉箫吹奏的悠扬乐声。

逐句剖析

"明月清风渡两桥":在明月照耀、清风吹拂中,我们走过了两座桥,

"相随百里不辞遥":你陪伴着我前行百里,一点也不觉得路途遥远。

"共怜话别无长夜":我们都惋惜离别的话语还没说完,可恨这夜晚不够漫长,

"红烛清樽碧玉箫":在摇曳的红烛下,我们对饮着清酒,耳边还传来碧玉箫吹奏的悠扬乐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谢平江送至广通》为明代杨慎所作七言绝句。开篇“明月清风渡两桥”,以明月清风这一清新自然的意象营造出静谧氛围,暗示友人相送的美好情境。“相随百里不辞遥”夸赞友人平江不辞百里辛劳相送,体现两人情谊深厚。后两句“共怜话别无长夜,红烛清樽碧玉箫”,描绘离别时场景,两人在红烛下,对饮清酒,听着碧玉箫声倾诉衷肠,恨夜短情长。此诗虽短小,却以简洁语言、生动画面,传达出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将离别不舍与对友情珍视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学者。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正德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因“大礼议”事件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追谥文献。杨慎学识广博,与解缙、徐渭有“明朝三大才子”之称。工诗文,善词曲。他的诗歌多取法六朝,风格秀美秾丽,推崇含蓄蕴藉,于明代独立门户。王世贞称杨慎为“词家功臣”,认为升庵词“好用六朝丽事,似近而远”。其散曲富有才情,俊逸华丽。代表作品有《江陵别内》《春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著有《升庵集》,另有杂著《升庵外集》,又有词曲《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明月清风渡两桥”,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明月高悬,清风徐徐,诗人与友人走过两座桥。这看似简单的景色描写,实则为后面抒发友情做了铺垫。“明月清风”的美好意象,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与环境,更烘托出一种悠然、惬意的心境,暗示了两人之间的情谊如同这自然景致般纯粹而美好。其次“相随百里不辞遥”一句,直接表达出友人平江的真挚与热忱。百里相送,路途遥远,可友人却毫无怨言,不辞辛劳。此句通过对友人行为的描述,有力地凸显了两人友情的深厚。杨慎以简洁的语言,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平江对他的那份难能可贵的情谊。后两句“共怜话别无长夜,红烛清樽碧玉箫”,将情感推向高潮。离别之际,二人彻夜长谈,共同感叹相聚的时光如此短暂。红烛摇曳,清酒满杯,碧玉箫声悠扬,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离别画面。“红烛”“清樽”“碧玉箫”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他们离别时的不舍与眷恋。在这温馨的氛围中,两人的友情愈发显得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王伯稠《赠歌者》

下一篇:明·李贽《初到石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