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i
ché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2
zhěng
zhěng
xié
xié
suí
wǎn
shā
mén
wài
hán
qín
lóu
tóu
zhāng
huá
shuí
lián
róng
què
xiàn
jǐng
zhōng
wáng
bān
bīng
shì
xià
zuò
mán
liàn
yàn
táng
shuǐ
chā
chū
gàn
huǒ
huí
shǒu
shì
píng

译文

整齐地排列着,又斜斜地交错着,隋军的旗帜簇拥在傍晚的沙滩上。门外是隋朝大将韩擒虎,楼上是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谁会怜惜这片仅能容足的土地呢?却羡慕起井中的蛙。王颁的军队攻势迅猛,战鼓下坐着蛮奴。倪塘的水波光粼粼,水中露出参差不齐的白骨。一把火烧尽了干枯的芦苇,回首望去,只剩下一片荒芜。

逐句剖析

"整整复斜斜":整齐地排列着,又斜斜地交错着,

"随旗簇晚沙":隋军的旗帜簇拥在傍晚的沙滩上。

"门外韩擒虎":门外是隋朝大将韩擒虎,

"楼头张丽华":楼上是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

"谁怜容足地":谁会怜惜这片仅能容足的土地呢?

"却羡井中蛙":却羡慕起井中的蛙。

"王颁兵势急":王颁的军队攻势迅猛,

"鼓下坐蛮奴":战鼓下坐着蛮奴。

"潋滟倪塘水":倪塘的水波光粼粼,

"叉牙出骨须":水中露出参差不齐的白骨。

"干芦一炬火":一把火烧尽了干枯的芦苇,

"回首是平芜":回首望去,只剩下一片荒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台城曲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这组诗以韩擒虎与张丽华对举,通过隋朝大将韩擒虎攻下朱雀门,陈后主携手张丽华逃入井中的典故,讽刺陈后主的昏庸无能,连逃命都不忘带上美人,深刻批判了其耽于淫乐、终致亡国的行为。全诗分为两首,第一首通过“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对比,揭示了陈后主的荒淫与亡国的必然性;第二首则通过“干芦一炬火,回首是平芜。”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台城的荒芜,进一步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通过对陈后主荒淫无道的描写,警示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这组诗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杜牧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批判,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全诗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台城曲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也是一组咏史怀古诗。《台城曲二首》以韩擒虎与张丽华的对举为核心,通过隋朝大将韩擒虎攻下朱雀门,陈后主携手张丽华逃入井中的典故,深刻讽刺了陈后主的昏庸无道。诗中揭示了陈后主在隋军压境之际仍耽于淫乐,最终导致亡国的悲剧。全诗言简意赅,批判了统治者的荒淫误国,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杜牧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隋朝大将韩擒虎的威严与陈后主的荒淫形成鲜明对比。“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一句,通过韩擒虎兵临城下与陈后主沉迷美色的对比,突出了陈后主的昏庸无道。用典:诗中大量运用历史典故,“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直接引用了隋灭陈的历史事件,通过韩擒虎攻下朱雀门、陈后主与张丽华逃入井中的典故,揭示了陈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寓情于景:杜牧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干芦一炬火,回首是平芜”通过描绘战争后的荒芜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句:“整整复斜斜,随旗簇晚沙。”诗人描绘了隋军旗帜在傍晚沙滩上整齐又错落的景象,暗示了隋军的威严与强大。次句:“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门外韩擒虎”指的是隋朝名将韩擒虎,而“楼头张丽华”则指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这一句通过对比,展现了隋军的威武与陈后主的荒淫。末句:“谁怜容足地,却羡井中蛙。”诗人感叹在战乱中,人们连立足之地都难以保全,反而羡慕井底之蛙的安宁,表达了对乱世的无奈与讽刺。第二首:首句:“王颁兵势急,鼓下坐蛮奴。”描绘了隋军将领王颁的军队攻势迅猛,战鼓声中,蛮奴(士兵)们严阵以待,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氛围。次句:“潋滟倪塘水,叉牙出骨须。”“潋滟倪塘水”描绘了倪塘水波光粼粼的景象,而“叉牙出骨须”则暗示了战乱后的惨状,水中露出的白骨令人触目惊心。末句:“干芦一炬火,回首是平芜。”诗人以“干芦一炬火”象征战争的残酷,一把火烧尽了干枯的芦苇,回首望去,曾经繁华的地方已成一片荒芜,表达了对战争破坏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

下一篇:唐·卢肇《牧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