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朝代:唐作者:卢肇浏览量:1
shuí
rén
tóng
xīn
niú
shàng
héng
mián
qiū
tīng
shēn
shí
wǎng
lái
chuī
chóu
nán
běi
zhī
yīn

译文

谁能像牧童一样纯真无邪,他横卧在牛背上听着秋声入眠。在路上还时不时地吹奏一曲,又怎么会担心在南方北方没有知音呢。

逐句剖析

"谁人得似牧童心":谁能像牧童一样纯真无邪,

# 心:心境。,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得似:比得上。

"牛上横眠秋听深":他横卧在牛背上听着秋声入眠。

"时复往来吹一曲":在路上还时不时地吹奏一曲,

# 往来:在路上。

"何愁南北不知音":又怎么会担心在南方北方没有知音呢。

# 何愁:不用担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牧童》是唐代诗人卢肇创作的七言绝句,以牧童形象为载体,勾勒出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前两句“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通过白描手法,刻画牧童横卧牛背、静聆秋声的悠然姿态,暗喻诗人对无拘心境的向往。后两句“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以笛声为纽带,既展现牧童与自然共鸣的灵性,又寄托诗人渴望超越世俗、寻觅知音的理想。全诗语言简净,未着华丽辞藻,却通过“横眠”“听深”“吹曲”等动态细节,将牧童的天真烂漫与诗人的隐逸情怀融为一体,最终指向对自然和谐与心灵自由的深切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卢肇(821?~879?),唐代文学家。字子发,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会昌三年进士及第,为头名状元。初为节度幕僚,后入为秘书省著作郎,以仓部员外郎充集贤院直学士。咸通时,先后任歙、宣、池、吉等州刺史。卢肇兼擅诗、文、赋,以文翰知名海内,诗风清新自然。其《海潮赋》历二十年而成,著作颇多。代表作有《题甘露寺》。著有《大统赋注》《通屈赋》《文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卢肇年少时家境贫寒,但志向坚定,勤奋好学。因无力购置灯油,他常在夜晚点燃竹篾、松木照明苦读(后人因此称其读书处为“状元洲”)。相传他在此读书时,曾挖池洗墨,日积月累,竟将池水染得乌黑。凭借这份刻苦与天赋,加之得到韩愈等名师的指点,他少年时便才华出众,文采斐然,十四岁即被袁州(今江西宜春)县令预言前程远大,后来果然高中状元。这首七言绝句正是诗人当时所向往的一种生活,有感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借牧童横卧牛背、深秋听笛的景象,写出了诗人对超然世外、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全诗通过描绘牧童“横眠听秋”“往来吹笛”的逍遥形象,营造出远离尘嚣的宁静意境。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意深。”试问这天下,有谁能像牧童这般自在逍遥?他安然横卧于牛背之上,双眼微闭,不用视觉而纯粹用心去感受秋的韵味,只因秋的景致早已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后两句“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他时而驱牛前行,时而驻足小憩,悠然吹响手中竹笛。那笛声婉转悠扬,是童年无忧的回响,唤起了南北乡间人们心底的温暖记忆,又有谁不熟悉这动人的旋律呢?此诗寄托着诗人对牧童洒脱形象、悠闲神情以及悠然自在生活的深深向往。

3. 作品点评

全诗表现了诗人期望隐世,不为俗世所动,情结高尚,以及希望有人理解的心境。这首诗诗通俗易懂,展现了牧童悠然自在的心境,同时也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台城曲二首》

下一篇:唐·皮日休《酒中十咏·酒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