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溪久住思端午":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
# 石溪:地名,今江西省铅山县东北有石溪镇、宁都县东北有石溪墟,此处石溪或指其中之一。
"馆驿楼前看发机":在驿馆楼前观看龙舟竞渡。
# 发机:拨动强弩发射箭矢的机关。此处指龙船比赛开始时发出的指示号令。机,弩机关,即弩牙。,馆驿:古代官方设立供邮传、行旅食宿的地方。
"鼙鼓动时雷隐隐":鼓声敲打起来好像雷声隆隆,
# 隐隐:雷声。,鼙鼓: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鼓。小鼓曰鼙,大鼓曰鼓。
"兽头凌处雪微微":装饰着兽头的龙舟冲开波浪激起白雪般的浪花。
# 雪微微:指浪花飞溅。雪,指浪花。,凌处:高高耸立的地方,即船头。,兽头:雕饰有龙头、鹢首一类图形的船。此代指龙船。
"冲波突出人齐譀":龙舟冲破波浪奋勇向前,人们齐声呐喊助威,
# 譀:吼叫;叫喊。
"跃浪争先鸟退飞":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
# 退飞:指飞鸟遇疾风逆飞,不进反退。
"向道是龙刚不信":之前一直说这龙舟不是真正的龙,
# 刚:偏偏。
"果然夺得锦标归":但它却真的夺得了锦标胜利归来。
# 锦标:竞渡(赛龙舟)的取胜标志。
唐代文学家
卢肇(821?~879?),唐代文学家。字子发,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会昌三年进士及第,为头名状元。初为节度幕僚,后入为秘书省著作郎,以仓部员外郎充集贤院直学士。咸通时,先后任歙、宣、池、吉等州刺史。卢肇兼擅诗、文、赋,以文翰知名海内,诗风清新自然。其《海潮赋》历二十年而成,著作颇多。代表作有《题甘露寺》。著有《大统赋注》《通屈赋》《文标集》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端午龙舟竞渡的七言律诗,通过描绘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反映了诗人自身喜悦兴奋的心情,也表明了对往日轻视自己的人的讽刺。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写鼓声初响时的震撼与龙舟破浪前行时溅起的细碎浪花,突出了龙舟竞渡的宏大规模。双关:“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表面写龙舟夺标,实则写诗人自身。他曾因出身寒微被轻视,而此诗作于他科举及第后。尾联既是对自身才华的肯定,也暗含对当初轻视者的讽刺。反衬:“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这两句通过“人”与“鸟”的互动,以鸟的“退”反衬龙舟的“进”,突显了龙舟竞渡时风驰电掣的速度,侧面烘托龙舟的速度与气势。
3. 分段赏析
首联交代作者长期住在石溪,心情烦闷,刚好赶上端午节,便前往馆驿观看龙舟赛。这一联既点明了观赛的时间(端午)和地点(馆驿),也暗示了龙舟在正式比赛前,各船都在等待时机出发的状态。颔联描写龙舟赛时锣鼓喧天的热闹场景,展现船只破浪前行的壮观场面。通过典型的画面和细节描写,突出龙舟竞渡的宏大规模:战鼓擂动为大家助威,所有船只一起出发,船桨拍打水面,溅起的浪花像雪花般翻飞,整个场面既壮观又热烈。颈联用“冲波”“人齐譀”描写一艘船率先突破重围。到了冲刺阶段,划船的号子声与观众兴奋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船像离弦的箭一样飞驰,连空中的飞鸟望着都觉得速度不及,只能“望船兴叹”。“跃浪”的船与“鸟退”的对比,以少概多,生动刻画出龙舟比赛的动态画面。作者用飞鸟作为参照来衬托龙舟的速度,这种写法很有新意。尾联写某一艘船夺得锦标,比赛结束。这两句诗语带双关,表面上是称赞那艘率先冲线的龙舟,实际上暗讽成应元有眼无珠、不识真才;而作者自己最终如“蟾宫折桂”般取得成功,抒发了自信得意的心情。作者借龙舟比赛说明:比赛中实力最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亦是如此。他赞扬了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的精神,为那些有真才实学、自强不息的人谱写了一曲赞歌。
4. 作品点评
全诗的主要部分描写了龙舟竞赛时争先恐后的热闹场景:鼓声响得像打雷,船行快得如同飞龙,溅起的浪花洁白似雪,连空中飞鸟都被这阵仗比了下去。这样的描写展现出强大的气势。诗的最后两句意思有双重解读,既是在描绘眼前的景象,又暗含作者的心志。它表达了作者考中科举第一名后那种兴奋与自豪的心情,同时还隐含着对过去那些轻视自己的人的一点讽刺。
# 诗的前六句,描写端午龙舟竞渡从发机到夺锦的全过程,形象生动,气氛热烈。末尾二句“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别有含义,作者以龙自喻,意谓终于喜登龙门,夺魁天下。
湖南大学学报副编审唐子畏《历代状元诗联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