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o
huā

朝代:唐作者:吴融浏览量:1
mǎn
shù
jiāo
làn
màn
hóng
wàn
zhī
dān
cǎi
zhuó
chūn
róng
dāng
jié
zuò
qiān
nián
shí
jiāng
shì
rén
jiān
zào
huà
gōng

译文

满树娇艳的花朵鲜丽灿烂,仿佛千万根枝条上都燃烧着红色的火焰,释放着暖融融的春意。怎样才能使之结成让人长寿的桃实,以此来显示人间也有胜过天公的本领。

逐句剖析

"满树和娇烂漫红":满树娇艳的花朵鲜丽灿烂,

# 烂漫:色泽绚丽。,和娇:温柔娇艳。和:一作如。

"万枝丹彩灼春融":仿佛千万根枝条上都燃烧着红色的火焰,释放着暖融融的春意。

# 春融:春气融和。,丹彩:朱红的色彩。

"何当结作千年实":怎样才能使之结成让人长寿的桃实,

# 结作:长成。,何当:怎能。

"将示人间造化工":以此来显示人间也有胜过天公的本领。

# 工:本领,功绩。,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指自然。,将示:以此显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桃花》是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着笔于桃花的繁盛娇艳,勾勒出其绰约风姿。次句由一株桃花延伸至千枝万树,万千桃花如炽烈燃烧的火海,将万物染成一片绯红,尽显蓬勃生机。后两句以双重希望收束:一愿桃花不只以娇艳姿色装点春色、供人赏玩,更能结出丰硕果实,予人以实用之益;二愿桃树长生不衰,岁岁开花结果,世代造福人类。全诗笔力沉厚、设色浓艳,洋溢着积极昂扬的思想情调,于写景中寄寓美好愿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吴融(?~903),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登进士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吴融诗文兼擅,工行楷,与韩偓、方干、贯休等人交往唱和。其诗多为纪游题咏、送别酬和之作,受温庭筠、李商隐影响,在艳丽中时含凄清之气。代表作品有《彭门用兵后经访路》《华清宫》《红白牡丹》等。著有《唐英歌诗》3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满树桃花娇艳柔美、色彩绚丽的景象,营造出烂漫热烈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神奇创造力的惊叹。

2. 写作手法

比喻:“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首句以“和娇”暗喻桃花如娇媚的女子,将桃花的艳丽姿态与人的柔美特质结合,赋予桃花鲜活的生命力。次句“丹彩灼春融”将桃花比作“丹彩”(赤色的光芒),用“灼”字形容其如火焰般耀眼,突出桃花色彩的浓烈与视觉冲击力。虚实结合:“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是实写,“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是虚写,前两句从“满树”到“万枝”,聚焦桃花的形态、色彩,是对桃花繁盛之景的正面实写;后两句以“何当”(怎能)引出想象,希望桃花“结千年实”“示造化工”,从观赏价值转向实用与永恒,由实入虚,深化了诗歌的立意。

3. 分段赏析

“满树烂漫红如娇”,诗的首句便浓墨重彩地描绘出桃花的繁盛娇艳。“满树”突出桃花数量之多,尽显繁花压枝的繁茂;“烂漫”描摹桃花绽放的蓬勃姿态,展现其盛放之盛景;“红”字则直接点明桃花艳丽的色泽。而“如娇”这一精妙的比喻,将桃花比作妩媚动人的女子,赋予桃花以柔美的神韵,使原本单纯的色彩描写变得生动鲜活,不仅让人感受到桃花浓郁热烈的色彩,更能体会到其妩媚娇美的气质。“万枝丹彩灼春融”,次句诗意更进一步。相较于首句仅聚焦于一树桃花,此句视角扩展到千枝万树。万千桃花红艳似火,犹如一片炽烈的火海,仿佛将整个春天都燃烧融化。“灼”字生动地表现出桃花如火焰般耀眼夺目,“融”字则巧妙地写出桃花的艳丽色彩仿佛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使春天的万物都沉浸其中。这两个字用笔厚重且富有新意,凸显了桃花在万紫千红的春天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前两句正面描写桃花,实中有虚,将桃花的繁盛艳丽展现得淋漓尽致。“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诗人笔锋一转,以“何当”引出内心的愿望。这两句从虚处着笔,脱离对桃花外观的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其蕴含两层深刻含义:其一,希望桃花不仅能以美丽的姿态装点春色、供人欣赏,更能结出累累果实,给人们带来实际的享用;其二,期盼桃树能够长生不死,世世代代开花结果,以此彰显大自然神奇的创造力。诗人通过这样的想象,使诗歌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在对桃花的咏叹中寄托了美好的愿景。

4. 作品点评

《桃花》是唐代诗人吴融的代表作之一。在古代众多咏桃花的诗作中,这首诗以凝练的笔力、鲜明的色彩和寄寓实用价值的立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群玉《引水行》

下一篇:唐·贺知章《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