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óng
jūn
xíng

朝代:唐作者:李昂浏览量:1
hàn
jiā
wèi
yān
zhī
shān
zhēng
shù
nián
nián
shā
shuò
jiān
sài
xià
cháng
hàn
xuè
yún
zhōng
héng
mén
guān
yīn
shān
hàn
hǎi
qiān
wàn
sāng
dòng
liú
shuǐ
luò
chuān
biān
lái
yáng
shù
fēng
yān
cháng
xiāng
wàng
tiān
àn
jiàn
běi
fāng
lín
liàn
shì
shì
jīn
jiǎ
jiāng
jūn
xiào
zhàn
chū
táng
yōu
líng
fēng
yān
gǎi
tíng
zhàng
lián
lián
jīn
zài
wén
hóng
鸿
yàn
nán
xiǎo
wàng
jīng
běi
lín
hǎi
sài
shā
fēi
yáo
lián
qióng
xuán
yún
píng
chū
zhèn
西
shān
yuè
chū
wén
míng
chéng
nán
bǎi
zhàn
duō
xīn
páng
huáng
shā
rén
róng
tuō
suí
shuāng
xuě
hàn
cān
dān
cháng
tiě
yáng
lóu
zhōng
shū
lián
huā
jiàn
shàng
kōng
liú
xuè
xiōng
wèi
miè
yán
jiā
zhú
xíng
xíng
biān
jiào
shē
guī
xīn
hǎi
wài
jiàn
míng
yuè
bié
tiān
biān
mèng
luò
huā
tiān
biān
huí
wàng
yōu
yōu
fāng
shù
rén
lǒng
tóu
chūn
yún
biàn
yáng
guān
xuě
sāng
xiān
zhī
qiū
tián
chóu
mài
lóng
dòu
xiàn
yān
rán
shí
huī
bīng
jìng
běi
chuí
jiāo
méi
lìng
sài
shàng
gān
huì
dài
chán
jǐng
shí

译文

朝廷还没能将燕支山纳入版图,战士们年年在北方沙漠边塞戍守征战。在塞外长途驱驰着汗血宝马,玉门关常常紧闭于云雾之中。阴山和瀚海相隔千万里,如今桑干河的水都已在严寒中冻结。稽洛川边胡人的骑兵袭来,渔阳的戍所里烽火燃起。紧急的军书在长途上接连不断,天子手按佩剑,忧心北方的战事。羽林军的士兵们擦拭着金甲,将军离开殿堂去校场指挥作战。幽陵这异域之地的景象已改变,而那一座座堡垒从古至今依然存在。夜里听闻鸿雁向南飞过黄河,清晨看到军旗在北方海边飘扬。边塞的风沙淅淅沥沥地飞舞,远远延伸连接着无边的沙漠。昏暗的沙漠上云雾刚刚散开就开始布阵,西山明月升起时能听到响箭的声音。城南经历了无数次苦战,道路旁满是黄沙中战死之人的身躯。战士们身上的戎装从不脱下,任凭霜雪相侵,战马疲惫不堪,身上长久披着铁甲。杨叶楼中收不到家书,莲花剑上徒然沾染鲜血。匈奴还没消灭就绝口不提家,一路行进在遥远的边疆。思念家乡的心啊,望着海外的明月,离别的愁绪在梦中随着天边的落花飘荡。在天边回望故乡路途悠悠,美好的树木旁无人渡过陇头。春天的云彩不变,阳关的积雪仍在,桑叶最先知晓胡地秋天的到来。田地不会因卢龙的谋略而被舍弃,就像窦宪一心想着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指挥军队让北方边境安定,就在这交河岸边。想要让边塞之上不再有战事,那就等到单于被擒获的时候吧。

逐句剖析

"汉家未得燕支山":朝廷还没能将燕支山纳入版图,

# 燕支山:一名删丹山,在丹州删丹县南五十里。东西百余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汉家:指唐朝。

"征戍年年沙朔间":战士们年年在北方沙漠边塞戍守征战。

"塞下长驱汗血马":在塞外长途驱驰着汗血宝马,

# 驱:鞭马疾驰前进。,塞下:指边疆地带。

"云中恒闭玉门关":玉门关常常紧闭于云雾之中。

# 恒:长久。

"阴山瀚海千万里":阴山和瀚海相隔千万里,

# 瀚海:即北海。

"此日桑河冻流水":如今桑干河的水都已在严寒中冻结。

# 桑河:桑干河。

"稽洛川边胡骑来":稽洛川边胡人的骑兵袭来,

# 稽洛:山名,即稽洛山。

"渔阳戍里烽烟起":渔阳的戍所里烽火燃起。

# 渔阳:地名。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蓟州为渔阳郡,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长途羽檄何相望":紧急的军书在长途上接连不断,

"天子按剑思北方":天子手按佩剑,忧心北方的战事。

# 天子:皇帝。

"羽林练士拭金甲":羽林军的士兵们擦拭着金甲,

# 拭:擦。,羽林:皇帝的卫军。

"将军校战出玉堂":将军离开殿堂去校场指挥作战。

# 玉堂:华美的厅堂。,校战:检阅部队的战斗演习。

"幽陵异域风烟改":幽陵这异域之地的景象已改变,

"亭障连连古今在":而那一座座堡垒从古至今依然存在。

# 亭障:边疆险要处所筑的供防守的堡垒。

"夜闻鸿雁南渡河":夜里听闻鸿雁向南飞过黄河,

"晓望旌旗北临海":清晨看到军旗在北方海边飘扬。

"塞沙飞淅沥":边塞的风沙淅淅沥沥地飞舞,

"遥裔连穷碛":远远延伸连接着无边的沙漠。

# 穷碛:大漠深处。,遥裔:遥远。

"玄漠云平初合阵":昏暗的沙漠上云雾刚刚散开就开始布阵,

# 合阵:指两军接战。

"西山月出闻鸣镝":西山明月升起时能听到响箭的声音。

# 鸣镝:响箭。

"城南百战多苦辛":城南经历了无数次苦战,

"路傍死卧黄沙人":道路旁满是黄沙中战死之人的身躯。

"戎衣不脱随霜雪":战士们身上的戎装从不脱下,任凭霜雪相侵,

"汗马骖单长被铁":战马疲惫不堪,身上长久披着铁甲。

# 被铁:穿着铁甲。,骖:同驾一车的三匹马。有时也指位于两边的马。

"杨叶楼中不寄书":杨叶楼中收不到家书,

"莲花剑上空流血":莲花剑上徒然沾染鲜血。

"匈奴未灭不言家":匈奴还没消灭就绝口不提家,

"驱逐行行边徼赊":一路行进在遥远的边疆。

# 赊:距离远。,边徼:亦作“邉徼”,边境。,行行:走了又走。

"归心海外见明月":思念家乡的心啊,望着海外的明月,

"别思天边梦落花":离别的愁绪在梦中随着天边的落花飘荡。

"天边回望何悠悠":在天边回望故乡路途悠悠,

"芳树无人渡陇头":美好的树木旁无人渡过陇头。

# 陇头:陇山。借指边塞。,渡:由此到达彼称为渡。

"春云不变阳关雪":春天的云彩不变,阳关的积雪仍在,

# 春云:春天。

"桑叶先知胡地秋":桑叶最先知晓胡地秋天的到来。

"田畴不卖卢龙策":田地不会因卢龙的谋略而被舍弃,

# 田畴:泛指田地。

"窦宪思勒燕然石":就像窦宪一心想着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勒:刻。

"麾兵静北垂":指挥军队让北方边境安定,

# 北垂:北部边境。,麾:指挥。

"此日交河湄":就在这交河岸边。

# 交河:河名。又称马邑川河、灰河。出山西宁武县,西经朔县流入桑干河。

"欲令塞上无干戚":想要让边塞之上不再有战事,

# 干戚:盾与斧。古代的两种兵器。也是武舞所执的舞具。指征战。

"会待单于系颈时":那就等到单于被擒获的时候吧。

# 单于: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会待:应当等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从军行》是唐代李昂创作的一首古诗,作者以雄浑笔触勾勒边塞征战图景。诗中既有金戈铁马的激烈战事,也饱含战士们对家国的眷恋与无畏牺牲的豪情,生动展现古代边防的艰苦与壮烈。全诗意象壮阔,气势豪迈,字里行间涌动着激昂奋进的力量,尽显大唐盛世蓬勃昂扬的时代精神,宛如一曲铿锵的战歌,令人热血沸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李昂(并非唐文宗李昂),诗作很少,全唐诗中仅存其二首,他的生平事迹也记载极少,只知道他在开元时任考功员外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汉家连年征战边塞的场景,抒发了对边塞将士连年征战、戍边艰辛与牺牲的悲悯,又展现了他们“匈奴未灭不言家”的报国壮志;还蕴含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诗人渴望边境和平、天下安宁的殷切期盼。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多处用典。“匈奴未灭不言家”化用霍去病典故,显报国之志;“窦宪思勒燕然石”典出东汉窦宪破北匈奴后刻石记功,用窦宪燕然勒功事,表建功决心;“田畴不卖卢龙策”典出田畴拒献灭乌桓计,反写将士献策报国。这些用典贴切,借历史人物与事,抒将士报国豪情与征战苦辛,使诗意含蓄厚重。

3. 分段赏析

第一层:“汉家未得燕支山”到“渔阳戍里烽烟起”写边塞局势与战争缘起。诗开篇以“汉家未得燕支山”点明征战缘由,用“玉门关”“阴山瀚海”等勾勒塞北辽阔荒寒的地理环境,“胡骑来”“烽烟起”则引出战事爆发,为全诗奠定雄浑苍凉的基调。至“稽洛川边胡骑来,渔阳戍里烽烟起”,笔锋陡转,写胡骑犯边的紧急态势,“烽烟”作为战争标志,串联起从西北(稽洛川)到东北(渔阳)的边防危机,为后续军事行动埋下伏笔。第二层:“长途羽檄何相望”至“晓望旌旗北临海”写朝廷调度与行军图景。“羽檄”飞驰传递战报,“天子按剑”凸显决策紧迫感,“羽林练士”“将军校战”则展现精锐尽出的备战姿态。“幽陵异域风烟改”承接地域转换,从玉门关外到幽陵边塞,“亭障连连”既写边防工事的历史延续性,也暗含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夜闻鸿雁”“晓望旌旗”从时间角度展开行军画面——夜闻雁鸣触发乡思,晓望旌旗则见军容整肃。一“南”一“北”的方位对照,亦隐约透露出将士心念故乡却直指敌境的矛盾心境。第三层:“塞沙飞淅沥”至“别思天边梦落花”写战场苦况与将士心迹。这一部分聚焦战争现场与士兵命运。“塞沙”“穷碛”“玄漠”强化荒寒死寂,“合阵”“鸣镝”勾勒出月夜交锋的肃杀场景。“城南百战”以下,诗人以白描手法直书惨烈——路边陈尸、霜雪不卸甲、战马披铁,细节中见征人苦辛。“杨叶楼中不寄书”用“杨叶楼”代指闺阁,写征妇音书断绝;“莲花剑上”的鲜血,则以兵器为视角,暗喻战事频仍。至“匈奴未灭不言家”,化用霍去病典故,直抒将士舍家报国之志,而“归心”“别思”二句又以明月、落花的柔婉意象,对冲前文的刚健,揭示出铁骨之下的人性温情。第四层:“天边回望何悠悠”至结尾,表达作者的历史寄望与和平愿景。“芳树无人渡陇头”化用《陇头歌》“陇头流水,流离山下”的典故,以空寂之景抒发个人情思,转入对边疆治理的思考。“田畴不卖卢龙策”反用田畴拒献计策的典故,暗讽空谈之辈;“窦宪勒石”则以东汉窦宪北伐刻石记功为喻,期许将帅能建不朽功勋。而最后诗人以“欲令塞上无干戚,会待单于系颈时”表达了对边疆永无战乱、天下终归太平的美好希望。

4. 作品点评

此诗用典较多,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对诗歌的传播形成了影响。需留意诗中诸多典故并非实指,像“燕然石”“稽洛川”等,并非唐朝当时的作战之地,不过是借用汉代典故罢了。这些典故于唐代读书人而言,本是耳熟能详的内容,算不得生僻典实,只是流传至今日,便不再为世人所尽知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仝《人日立春》

下一篇:唐·周朴《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