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ēng

朝代:唐作者:张祜浏览量:1
chuò
chuò
xià
yún
yān
wēi
shōu
hào
wàn
xiān
fēng
shēng
zhù
chūn
shuǐ
hóng
xián
cuì
pèi
qīng
yóu
chù
yīng
zhī
wèi
qiān
fāng
yīn
gèng
miào
qīng
yuè
gòng
chán
juān

译文

绰约风姿,好像天上仙子一样,从云端翩然而至,手腕的洁白如凝脂。似乎习习的夜风是从筝上而来,春水呜咽流动的感觉也好像是从筝是发出的。好似玉佩轻轻敲击发出的声响,也好像留宿在枝头未飞走的黄莺的啼鸣。哪里还有比这更美妙的声音啊?天上一轮明月洒下清辉,无论在在何处都共同分享着同一轮明月。

逐句剖析

"绰绰下云烟":绰约风姿,好像天上仙子一样,

# 下云烟:从烟雾缥缈中而来。下:可以解释为从什么地方来的意思。,绰绰:风姿绰约的样子。

"微收皓腕鲜":从云端翩然而至,手腕的洁白如凝脂。

# 鲜:应该是嫩的意思。,微收:是写弹筝时候手腕的动作。

"夜风生碧柱":似乎习习的夜风是从筝上而来,

# 碧柱:古筝上的部件。,生:解释为生发。

"春水咽红弦":春水呜咽流动的感觉也好像是从筝是发出的。

# 红弦:古筝上的部件。,咽:呜咽,指发出的声音。

"翠佩轻犹触":好似玉佩轻轻敲击发出的声响,

"莺枝涩未迁":也好像留宿在枝头未飞走的黄莺的啼鸣。

"芳音何更妙":哪里还有比这更美妙的声音啊?

"清月共婵娟":天上一轮明月洒下清辉,无论在在何处都共同分享着同一轮明月。

# 婵娟:月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筝》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以演奏古筝为题材,描绘了弹奏者从云端绰约而下,皓腕轻收开始弹奏的画面。通过“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等诗句,运用拟人等手法,将古筝声音比作夜风吹过碧柱、春水呜咽于红弦,生动展现其美妙。中间两联从不同角度,如似翠佩轻触、莺涩未迁等独特意象,进一步渲染声音特色。尾联“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直接赞美筝音美妙,能与清月共美。全诗语言蕴藉,借丰富意象,生动展现了古筝演奏的高超技艺与美妙音韵,表达诗人对其由衷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张祜(785?~852?),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南阳(今河南邓州)人。早年浪迹江湖,狂放不羁。元和十五年,令狐楚(一说裴度)表荐张祜,令其入朝献诗,然为权贵所抑。后至淮南,晚年喜爱曲阿(今江苏丹阳)风物,隐居以终。张祜的诗多写落拓不遇的情怀和隐居生活,对时政有所谏讽,又以咏史诗及宫词著名。代表作品有《宫词二首》《惠山寺》《题金山寺》《孤山寺》等。有南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描绘弹奏者姿态,如仙子从云烟中绰约而下,皓腕轻收,给人以优雅之感,为下文演奏铺垫,引发读者对其演奏的期待。颔联“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着重描写古筝声音,将其比作夜风吹过碧柱,春水呜咽于红弦,营造出一种空灵、婉转且略带忧伤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那独特的音韵。颈联“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从不同角度继续描绘声音,以翠佩轻触的清脆和莺枝欲飞未飞的婉转,展现筝音的丰富层次与独特魅力。尾联“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直接抒发对筝音的赞美,认为如此美妙的声音,可与清月共美,将筝音提升到极高境界,点明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高句骊》

下一篇:唐·刘禹锡《伤桃源薛道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