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树离离月稍明":风儿吹拂,树木枝叶稀疏,月色微微明亮,
"九天龙气在华清":华清宫中仿佛还留存着皇家的威严之气。
"宫门深锁无人觉":宫门紧紧关闭,无人察觉,
"半夜云中羯鼓声":半夜时分,仿佛从云中传来阵阵羯鼓的声音。
"天阙沉沉夜未央":宫殿深沉,夜色还未到一半,
"碧云仙曲舞霓裳":美人在跳着《霓裳羽衣曲》的舞蹈。
"一声玉笛向空尽":一声玉笛的声音在空中渐渐消散,
"月满骊山宫漏长":月光洒满了骊山,宫中的滴漏声显得格外漫长。
"红树萧萧阁半开":红叶的树木在风中萧萧作响,楼阁半开着,
"上皇曾幸此宫来":从前的皇帝曾经驾临过这座宫殿。
"至今风俗骊山下":直到现在骊山下的风俗中,
"村笛犹吹《阿滥堆》":村里的笛声还吹奏着《阿滥堆》这首曲子。
"水绕宫墙处处声":水流环绕着宫墙,处处都能听到潺潺的声音,
"残红长绿露华清":残败的花朵和茂盛的绿叶,掩映着华清宫。
"武皇一夕梦不觉":唐玄宗仿佛一夜间沉醉在梦境中未醒,
"十二玉楼空月明":十二座华丽的楼阁在明月下显得空荡荡的。
晚唐诗人
张祜(785?~852?),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南阳(今河南邓州)人。早年浪迹江湖,狂放不羁。元和十五年,令狐楚(一说裴度)表荐张祜,令其入朝献诗,然为权贵所抑。后至淮南,晚年喜爱曲阿(今江苏丹阳)风物,隐居以终。张祜的诗多写落拓不遇的情怀和隐居生活,对时政有所谏讽,又以咏史诗及宫词著名。代表作品有《宫词二首》《惠山寺》《题金山寺》《孤山寺》等。有南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其一“风树离离月稍明,九天龙气在华清”,描绘出微风中树木摇曳、月色微明的景象,“九天龙气”则给华清池增添了神秘而尊贵的氛围,暗示此地曾是皇家宫苑。“宫门深锁无人觉,半夜云中羯鼓声”,“宫门深锁”营造出一种静谧且神秘的氛围,而“半夜云中羯鼓声”,以动衬静,在寂静的夜晚,羯鼓声从云中传来,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同时也暗示着曾经宫中的奢华与热闹。其二“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天阙沉沉”描绘出宫殿的深沉、庄重,“夜未央”点明时间,“碧云仙曲舞霓裳”则生动地展现出宫中如同仙境般的歌舞升平景象,仿佛能看到舞者伴随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玉笛之声在空气中消散,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月满骊山”描绘出美丽的夜景,“宫漏长”则暗示时间的漫长,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惆怅的感觉。其三“红树萧萧阁半开,上皇曾幸此宫来”,“红树萧萧”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氛围,“阁半开”增添了几分落寞之感,“上皇曾幸此宫来”则点明此地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引发人们对往昔的回忆。“至今风俗骊山下,村笛犹吹阿滥堆”,如今骊山下的风俗依旧,村笛还吹奏着《阿滥堆》,说明此地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同时也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其四“水绕宫墙处处声,残红长绿露华清”,“水绕宫墙”写出了华清池的环境优美,流水潺潺,“残红长绿”描绘出景色的斑驳,有凋零的花朵和茂盛的绿叶,展现出一种衰败与生机并存的景象。“武皇一夕梦不觉,十二玉楼空月明”,“武皇一夕梦不觉”暗示了唐朝的衰落,曾经的辉煌如同一场梦,“十二玉楼空月明”,明月依旧照耀着空荡荡的宫殿楼阁,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表达出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
上一篇:唐·杜牧《遣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