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作镇古汧洲":将军镇守着古老的汧州,
# 古汧洲:唐属官内道,领汧源、汧阳两县。今为陕西千县。,将军作镇:将军镇守。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作:一作坐。
"水腻山春节气柔":这里的水质细腻,山间春光明媚,节气柔和。
# 节气柔:天气暖和。,山春:山上有了春色。,水腻:水流细涓,滑润如油。
"清夜满城丝管散":宁静的夜晚,整座城中飘荡着丝竹管弦之声,
# 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行人不信是边头":过路的人不敢相信这里是边境。
# 边头:边疆;边地。,行人:征行之人,即士卒。
"箭利弓调四镇兵":士兵们的箭很锋利,弓也调试得很好,
# 四镇:据《唐书陆挚》。,箭利弓调:使箭利把弓调。
"蕃人不敢近东行":四个镇的士兵严阵以待,吐蕃人不敢向东靠近。
# 近东行:指相对于四镇东西两边来说的。西边为少数民族,东边为唐帝国。,蕃人:中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
"沿边千里浑无事":边境千里之内都平安无事,
# 无事:平安无事。,浑:全,全然。,沿边:靠近边境一带。
"唯见平安火入城":只看到传递平安消息的烽火进入城中。
# 平安火: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姚合(777~843),唐代诗人。字大凝,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东硖石乡)人。元和进士,授武功主簿。历官金州、杭州刺史及秘书少监,官至秘书监。世称姚武功、姚少监,其诗作也称武功体。姚合与贾岛友善,诗亦相近,并称“姚贾”。其善学诸家之长而自成一体,善写自然景色,喜为五律且刻意求工。推崇王维一派玄远清丽的诗风,对晚唐李频等诗人及南宋“永嘉四灵”、明竟陵派颇有影响。著有《姚少监诗集》《极玄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绝句,属于边塞题材。以精妙笔触谱写边塞赞歌。诗人并未采用直白颂扬之法,而是另辟蹊径,通过细腻刻画边地的繁荣盛景,委婉展现守边将领抵御外敌、保境安民的卓越功绩。诗中不见露骨的歌功之词,却将对戍边英雄的崇敬之意,悄然融入对山河秀色、市井祥和的描摹之中。从明丽春光里的山温水软,到清夜中满城飘漾的丝竹雅韵,再到边境千里的平安烽火,目之所及皆是太平气象。这般含蓄的表达,使得赞美之情如陈年佳酿,愈品愈觉醇厚悠长,尽显唐诗含蓄隽永之美。
2. 写作手法
渲染:“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诗人始终未直接夸赞将军守边之功,而是将赞美之情巧妙融入对景致的描绘中,笔法含蓄委婉。夸张:“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夜幕降临,诗人以“满城丝管”四字,用夸张手法展现边镇的热闹氛围,丝竹管弦之声遍布大街小巷。
3. 分段赏析
《穷边词二首》以独特笔触勾勒出边塞的别样风貌。第一首诗开篇“将军作镇古汧州”,直接点明颂扬对象,随后诗人以细腻笔触铺陈将军镇守后的繁荣之景。他精心描摹春日山光水色与清夜乐声,让读者感受到边地不再是荒凉萧索、战火纷飞的模样,而是洋溢着欣欣向荣的太平气象。“水腻山春节气柔”一句,将春水的柔媚以“腻”字精准概括,与夏日江水的汹涌形成鲜明对比,饱含着诗人对春景的喜爱与赞美;“山春”二字简洁勾勒出群山被烂漫山花覆盖的绚丽春色;“节气柔”则传递出风调雨顺之意。此句从整体上展现出春日白昼边镇的明媚风光。夜幕降临,诗人以“满城丝管”四字,用夸张手法展现边镇的热闹氛围,丝竹管弦之声遍布大街小巷。一个“散”字,生动烘托出百姓安居乐业、边境安宁无扰的祥和之态。“清夜”中的丝管声,更体现出边镇欢乐却不失秩序的独特氛围。这般美景,难怪连内地而来的行人都难以相信此处竟是边塞。诗人始终未直接夸赞将军守边之功,而是将赞美之情巧妙融入对景致的描绘中,笔法含蓄委婉。结尾借行人之口抒发感慨,看似客观叙述,实则也包含诗人自身的赞叹,余韵悠长。第二首诗同样描绘出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而诗人意在揭示,这来之不易的太平是将士们长期英勇戍边的成果。诗中“箭利弓调四镇兵”,展现出军队的严整与强大,正因有如此精锐之师,才使得“蕃人不敢近东行”,进而实现“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的安定局面。诗人通过层层递进的描写,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功绩生动呈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戍边将士的深切赞美与崇高敬意。
# 谢云:此诗颂边城贤守,有风人法度;与“云黄知塞近,草白见边秋”者异矣。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描写靖边之功,不落色相。焦竑曰:此与“玉帛朝回望帝乡”篇语意,皆言边境净谧。胡次焱曰:满城弦管,山水光辉,有中州所无者;边城有此,德政可知。不颂其严明,不颂其仁恕,第举风俗气象言之,举影见表,举效见本,此格最高。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美边将能安边也,故不为寒苦之词。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题一作《边词》。穷边,意思是极远的边地。原诗二首,这是第一首。诗写边镇的升平景象,借以赞扬边镇守将的防守之功。作者在元和十年(815),曾以记室从“陇西公”镇泾州(今属甘肃),诗或作于此时。(qiān牵)州,今为陕西千县。唐自天宝以后,西北疆土大半陷于吐蕃。州离长安并不算远,但在作者眼中却成了“穷边”,国力就可想而知了。
唐萧涤非、马茂元、程千帆等《唐诗鉴赏辞典》
上一篇:唐·佚名《杂曲歌辞·入破第四》
下一篇:唐·崔涂《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