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朝代:唐作者:朱湾浏览量:2
zhāo
zhōng
zhāo
xǐng
āi
huáng
niǎo
xìng
huán
bái
guī
shī
qǐng
xiān
qiú
yǒu
jiāng
xíng
shī
shuí
zhī
míng
zhě
xià
dǒng
shēng
wéi

译文

歌颂玉石常常招来他人的猜疑,整日里都要反省并反复思索。既为《黄鸟》诗中表达的哀伤之情而感慨,又重新吟诵《白圭》诗。想要增加学识首先应向朋友请教,将要出行行事一定要选择良师。谁能知道那不张扬、不显露的人,独自像董仲舒那样放下帷幕专心治学呢。

逐句剖析

"歌玉屡招疑":歌颂玉石常常招来他人的猜疑,

# 歌:一作献。

"终朝省复思":整日里都要反省并反复思索。

"既哀黄鸟兴":既为《黄鸟》诗中表达的哀伤之情而感慨,

"还复白圭诗":又重新吟诵《白圭》诗。

"请益先求友":想要增加学识首先应向朋友请教,

"将行必择师":将要出行行事一定要选择良师。

"谁知不鸣者":谁能知道那不张扬、不显露的人,

"独下董生帷":独自像董仲舒那样放下帷幕专心治学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玉》是唐代诗人朱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借咏玉来表达自己的处世态度和治学精神。诗中首联提到歌颂玉石会招来疑虑,需时刻反省思索,体现出为人处世的谨慎。颔联引用《黄鸟》《白圭》诗,增添了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后两联强调求学要积极向朋友请教、选择良师,并以董仲舒专心治学为例,表明自己虽不张扬但会专心追求学问的态度。全诗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朱湾(?~?),唐代诗人。字巨川,号沧洲子。大历年间进士,生性浪漫,纵情山水,不应征召。后为永平军节度使李勉辟为从事。德宗建中四年,被罢职,归隐江南。他工诗,格体幽远,兴用弘深,写意因词,穷理尽性,尤擅咏物。代表作品有《题段上人院壁画古松》《咏玉》。著有《朱湾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歌玉屡招疑,终朝省复思。”上句“歌玉屡招疑”指出歌颂玉石这种行为常常会引发他人的猜疑,反映出一种不被理解的处境。下句“终朝省复思”则表明诗人整日都要反省并反复思索,体现出其谨慎的处世态度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颔联:“既哀黄鸟兴,还复白圭诗。”上句“既哀黄鸟兴”中,《黄鸟》诗一般表达哀伤之情,诗人对其哀伤情绪产生共鸣,体现出内心的感怀。下句“还复白圭诗”,《白圭》诗有劝诫之意,诗人重新吟诵,暗示自己要时刻谨记教诲,注重品德修养。颈联:“请益先求友,将行必择师。”这两句阐述了求学的方法和态度。“请益先求友”强调在追求知识、增加学识的过程中,首先要向朋友请教,体现了对友情的重视和对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将行必择师”则指出将要出行行事时,一定要选择良师,表明对良师的尊重和对正确引导的渴望。尾联:“谁知不鸣者,独下董生帷。”上句“谁知不鸣者”以反问的形式,强调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是不张扬、不显露的人。下句“独下董生帷”运用董仲舒专心治学的典故,董仲舒在讲学的时候,会在帷帐后面授课,他的弟子们按照入学时间的长短依次相互传授学业,有的弟子甚至都没见过他的面。董仲舒三年都未曾到屋旁的园子里观赏一眼,可见他专心治学到了何种程度。诗人朱湾以董仲舒自比,表明自己虽不张扬、不显露,但会像董仲舒那样,放下帷幕,排除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地追求学问,体现出低调且专注的治学态度和精神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丘为《题农父庐舍》

下一篇:唐·孙逖《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