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峰撑空寒矗矗":冰峰支撑天空,寒气高耸,
"雪凝水冻埋海陆":大雪凝结,水冻结,掩埋海陆。
# 雪:一作云。
"杀物之性":扼杀万物的本性,
"伤人之欲":伤害人们的欲望,
"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既没办法断绝蒺藜荆棘的根茎,
"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跼":又不能够舒展凤凰麒麟蜷缩的身姿。
# 拳跼:屈曲不伸展的样子。,凤凰:即凤凰。
"如此则何如为和煦":既然这样,那为何不化作温暖的和风,
"为膏雨":化作滋润的春雨。
"自然天下之荣枯":让天下万物自然地繁荣或凋零,
# 自然:顺其自然。
"融融于万户":和乐地融入家家户户。
# 融融:和乐的样子。
晚唐著名诗僧
齐己(864~937?),唐末诗僧。俗姓胡,名得生,自号衡岳沙门,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工诗善琴,擅长行书,风雅放逸,颇有诗名。为诗好苦吟,喜琢炼。其诗多登临酬答、感时伤怀之作,风格清润,语言简淡,在清润平淡中见僻远冷峭之致。代表作品有《早梅》《赠齐己诗》《寄曹松》等。著有《白莲集》《风骚旨格》。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诗。描绘了冰峰撑空、云水冻结的苦寒景象,借此影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如不能根除不良事物,也无法让美好事物自由发展。表达了诗人渴望出现如和煦春风、膏雨般的力量,使天下万物和谐发展,百姓生活安乐的愿望。
2. 写作手法
象征:“蒺藜荆棘”象征社会中的不良事物、黑暗势力;“凤凰麒麟”象征美好的事物、贤能之士,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借景抒情:“冰峰撑空寒矗矗,云凝水冻埋海陆”,通过描写严寒的自然景象,抒发对社会现实如严寒般冷酷压抑的忧虑之情。对比:“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跼”,“蒺藜荆棘”象征丑恶,“凤凰麒麟”象征美好,将难以消除的丑恶与无法施展的美好对比,揭示社会黑暗与不合理。
3. 分段赏析
“冰峰撑空寒矗矗,云凝水冻埋海陆”:描绘出一幅极其寒冷的景象,高耸的冰峰直插天空,浓重的云气凝结,水都冻结,仿佛整个海陆都被掩埋在严寒之下。此景营造出压抑、冷酷的氛围,为后文对社会现实的影射做铺垫。“杀物之性,伤人之欲,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跼”:由自然的严寒过渡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指出这种现实状况扼杀万物生机,伤害人们的美好愿望,既无法消除如蒺藜荆棘般的不良事物根源,又限制了像凤凰麒麟这类美好事物的发展,深刻揭示社会存在的问题。“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诗人在前文批判的基础上,发出渴望改变的呼声。希望能有和煦的春风、滋润的膏雨,让天下万物自然地繁荣或枯萎,使这种和谐美好的氛围融入千家万户,表达对美好社会的期盼。
上一篇:唐·秦韬玉《塞下》
下一篇:唐·崔涂《过洛阳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