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栽种似潇湘":洞庭湖边的橘子栽种情形好似潇湘一带,
"绿绕人家带夕阳":翠绿的橘树环绕着人家,映带着夕阳余晖。
"霜裛露蒸千树熟":经霜露浸润熏蒸,千万棵橘树果实成熟,
"浪围风撼一洲香":湖水波浪环绕,风吹动橘林,整个橘洲都弥漫着香气。
"洪崖遣后名何远":洪崖种植橘子之后,橘子的名声多么远扬,
"陆绩怀来事更长":陆绩怀揣橘子的故事流传更为久远。
"藏贮待供宾客好":把橘子收藏贮存起来,用来招待宾客是很好的,
"石榴宜称映舟光":石榴与橘子相互映衬,与舟船的光泽相称适宜。
晚唐著名诗僧
齐己(864~937?),唐末诗僧。俗姓胡,名得生,自号衡岳沙门,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工诗善琴,擅长行书,风雅放逸,颇有诗名。为诗好苦吟,喜琢炼。其诗多登临酬答、感时伤怀之作,风格清润,语言简淡,在清润平淡中见僻远冷峭之致。代表作品有《早梅》《赠齐己诗》《寄曹松》等。著有《白莲集》《风骚旨格》。
1. 分段赏析
首联:“洞庭栽种似潇湘,绿绕人家带夕阳”,描绘洞庭橘洲的栽种情形宛如潇湘之地,橘树翠绿环绕人家,夕阳余晖洒落,勾勒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画面,为下文写橘之成熟与香气做铺垫,奠定清新自然基调。颔联:“霜裛露蒸千树熟,浪围风撼一洲香”,生动展现经霜露洗礼,千树橘子成熟,风摇浪涌中,整个橘洲香气弥漫,从视觉和嗅觉角度强化对橘的描写,突出橘的丰收与诱人。颈联:“洪崖遣后名何远,陆绩怀来事更长”,借洪崖种橘使橘声名远播及陆绩怀橘的典故,赋予橘深厚文化内涵,使诗歌更具韵味,增添历史文化厚重感。尾联:“藏贮待供宾客好,石榴宜称映舟光”,表明要将友人所寄之橘藏好以待宾客,又提及石榴与橘相互映衬,表达对友人寄橘的珍视,使诗歌在对橘的赞美中收尾,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