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
kōng
xué
shì

朝代:唐作者:齐己浏览量:1
shī
jiā
wéi
zhèng
bié
qīng
wén
xīn
luàn
hòu
huāng
guī
lái
jìn
yuǎn
rén
kuān
róng
mín
shuì
qiáo
cuì
jīng
shén
yáng
xiàn
kōng
chuán
táo
chūn

译文

作为一名文人,为政时别无选择,只能接受清苦的生活,每天都在经历新的艰辛。战乱之后,原本荒芜的土地重新得到利用,归来的人们大多是远方的流民。政府对百姓的赋税采取宽容政策,但官员们却因此疲惫不堪。何必去传颂河阳县的桃李之春呢,那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逐句剖析

"诗家为政别":作为一名文人,为政时别无选择,

"清苦日闻新":只能接受清苦的生活,每天都在经历新的艰辛。

"乱后无荒地":战乱之后,原本荒芜的土地重新得到利用,

"归来尽远人":归来的人们大多是远方的流民。

"宽容民赋税":政府对百姓的赋税采取宽容政策,

"憔悴吏精神":但官员们却因此疲惫不堪。

"何必河阳县":何必去传颂河阳县的桃李之春呢,

"空传桃李春":那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监利司空学士》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司空学士为政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其清苦与辛劳,同时也反映了乱世后的社会状况。首联表达了诗人对司空学士清苦生活的感慨。颔联则描绘了乱世后的荒芜与百姓的流离失所。诗人以写实的笔触描绘了乱世后的社会状况。颈联展现了社会的真实面貌。尾联通过对比,突出了官员的辛劳与百姓的困境。尾联以河阳县的典故,表达了对司空学士政绩的肯定。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著名诗僧

齐己(864~937?),唐末诗僧。俗姓胡,名得生,自号衡岳沙门,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工诗善琴,擅长行书,风雅放逸,颇有诗名。为诗好苦吟,喜琢炼。其诗多登临酬答、感时伤怀之作,风格清润,语言简淡,在清润平淡中见僻远冷峭之致。代表作品有《早梅》《赠齐己诗》《寄曹松》等。著有《白莲集》《风骚旨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诗家为政别,清苦日闻新。”诗人开篇点明学士从政的艰辛,每日都有新的挑战和清苦之事。这里的“为政别”暗示了学士从文人到官员的身份转变,而“清苦日闻新”则突出了从政生活的不易。颔联:“乱后无荒地,归来尽远人。”诗人描绘了战乱之后的景象:荒地已无,归来的人们多是远方流离失所的百姓。这一句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流离,同时也暗示了学士的治理责任。颈联:“宽容民赋税,憔悴吏精神。”学士在任上采取了宽容赋税的政策,以减轻百姓负担,但这一举措也让官员们疲惫不堪。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学士的仁政与官员的付出。尾联:“何必河阳县,空传桃李春。”诗人以典故作结,暗示学士虽政绩显著,却未得到应有的赞誉。河阳县以花闻名,但诗人认为,真正的政绩不应只停留在表面,而应关注百姓的实际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陆龟蒙《渔具诗(其四·钓筒)》

下一篇:唐·李端《送窦兵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