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似玫瑰":花根和枝茎好似玫瑰,
# 根本:这里指蔷薇花的根和枝干。
"繁英刺外开":繁密的花朵在刺外绽放。
"香高丛有架":香气浓郁,花丛攀附在架子上,
"红落地多苔":红色的花瓣飘落,地上满是青苔。
# 红:代指花。
"去住闲人看":行人或走或停,驻足观赏,
# 去住:离开和留下,指来往行人。
"晴明远蝶来":天气晴朗时,远方的蝴蝶飞来。
# 晴明:天气晴朗。
"牡丹先几日":牡丹早开了几日,
"销歇向尘埃":如今已凋谢,归于尘埃。
# 尘埃:尘土。,销歇:衰落。
晚唐著名诗僧
齐己(864~937?),唐末诗僧。俗姓胡,名得生,自号衡岳沙门,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工诗善琴,擅长行书,风雅放逸,颇有诗名。为诗好苦吟,喜琢炼。其诗多登临酬答、感时伤怀之作,风格清润,语言简淡,在清润平淡中见僻远冷峭之致。代表作品有《早梅》《赠齐己诗》《寄曹松》等。著有《白莲集》《风骚旨格》。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的五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蔷薇的描写,将蔷薇与牡丹对比,暗示蔷薇花期短暂,如同牡丹一般最终也会消逝于尘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根本似玫瑰,繁英刺外开”,从形象角度出发,诗人开篇点明蔷薇与玫瑰的相似之处,花根和枝杆形似玫瑰,密刺青茎上繁花绽放。“似玫瑰”直接表明蔷薇的外在特征,让人对蔷薇的形态有了初步印象。用词简洁,生动勾勒出蔷薇的外形轮廓。通过描写蔷薇与玫瑰的关联,既体现出蔷薇所属的特征,又为后文对蔷薇不同之处的描绘做铺垫。“香高丛有架,红落地多苔”,“香高丛有架”,从嗅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角度,描绘蔷薇香气浓郁,且花丛攀于架上的姿态,展现出蔷薇的优雅与气势。“香高”突出其香气的特点,“丛有架”则呈现出蔷薇生长的形态。“红落地多苔”,描写蔷薇花瓣飘落于布满青苔之地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花开花落、自然流转的意境。“红”与“苔”的色彩对比,丰富了画面感;内容主题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呼应前文对蔷薇繁茂的描写,展现出其完整的生命过程。“去住闲人看,晴明远蝶来”,此句刻画了出行人驻足观赏、蝴蝶闻香而来的画面。“去住闲人看”,表明蔷薇的美丽吸引着路人,“闲人”一词体现出人们观赏时的悠闲状态,侧面反映出蔷薇的魅力。“晴明远蝶来”,描绘在晴朗天气中,远方的蝴蝶被蔷薇吸引而来,进一步强调蔷薇的吸引力。诗人将自己对蔷薇的爱悦之情融入其中,使“闲人”“远蝶”都带上了感情色彩,传达出一种欢悦的氛围。“牡丹先几日,销歇向尘埃”,诗人运用以物烘物的手法,表面写牡丹早开早谢,实则是为了突出蔷薇。将牡丹与蔷薇对比,牡丹的衰落反衬出蔷薇此时的美好,蕴含着对时光流转、繁华易逝的感慨,同时让人更加珍视蔷薇的美丽。这种深沉感慨含而不露,进一步强化了蔷薇在每个人心中美的形象,使全诗的主题得到深化。
上一篇:唐·颜胄《适思》
下一篇:唐·张均《九日巴丘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