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ián
dòng

朝代:明作者:吴承恩浏览量:3
guā
fēng
yǒu
chù
duǒ
xià
hǎo
cún
shēn
shuāng
xuě
quán
léi
shēng
yǒng
wén
yān
xiá
cháng
zhào
yào
耀
xiáng
ruì
měi
zhēng
xūn
sōng
zhú
nián
nián
xiù
huā
xīn

译文

刮风的时候有地方躲避,下雨的时候适合藏身。对霜雪完全不害怕,永远听不到雷声。烟霞常常照耀着,祥瑞之气每每升腾弥漫。松树和竹子年复一年长得秀丽,奇异的花朵天天都是新的。

逐句剖析

"刮风有处躲":刮风的时候有地方躲避,

"下雨好存身":下雨的时候适合藏身。

"霜雪全无惧":对霜雪完全不害怕,

"雷声永不闻":永远听不到雷声。

"烟霞常照耀":烟霞常常照耀着,

"祥瑞每蒸熏":祥瑞之气每每升腾弥漫。

# 蒸熏:蒸腾、弥漫。,祥瑞:又称“福瑞”,吉祥的征兆。

"松竹年年秀":松树和竹子年复一年长得秀丽,

"奇花日日新":奇异的花朵天天都是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帘洞歌》作为一首五言古诗,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洞天福地的独特魅力。诗的起笔便道出水帘洞于世人的庇护之功,狂风骤雨肆虐时,它如坚实港湾,为人遮风挡雨;继而铺陈洞内环境的宜人之处,即便霜雪严寒侵袭,洞内始终温暖安然,惊雷之声亦被隔绝在外。随着笔触延展,诗人将洞外景致描绘得如梦似幻,烟霞缥缈流转,祥瑞之气萦绕弥漫,仿若仙境。收尾处聚焦于洞内的盎然生机,展现出一派自然和谐的美妙景象。整首诗将水帘洞塑造成理想栖居之所,不仅给予居者物质层面的安稳舒适,更营造出精神层面的静谧祥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小说家,《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150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吴承恩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而耻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归,专意著述。其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还有作品《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明代的诗,属于咏物题材。它描绘了一个类似仙境的地方,可能是花果山水帘洞。诗中从躲避风雨、无恶劣天气、常有祥瑞、松竹奇花等方面进行描写,展现了这个地方的美好与独特。通过对这些景象的刻画,表达了对这个理想环境的赞美之情。此诗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为《西游记》相关故事营造了奇幻而美好的氛围。

2. 分段赏析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这两句直接点明这个地方具有躲避风雨的功能,给人一种安全感。语言直白易懂,让读者能迅速了解到这个地方的实用之处,为后文对这个地方的赞美奠定了基础。“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地方的特殊性,没有霜雪的寒冷和雷声的惊扰,突出了其环境的优越和宁静。通过对恶劣天气的否定,更加凸显了这个地方的美好。“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烟霞”“祥瑞”等意象的运用,增添了神秘、美好的氛围。常被烟霞照耀,常有祥瑞之气升腾弥漫,使这个地方充满了奇幻色彩,仿佛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描绘了松竹和奇花的生长状态,松竹年复一年长得秀丽,奇异的花朵天天都是新的。通过对植物的描写,展现出这个地方充满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强调了其美好和令人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道原法师《题扁舟醉眠图》

下一篇:明·王九思《静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