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遥八百程":到火焰山的路途有八百里远,
# 遥:远。
"火光大地有声名":那里的土地终年燃烧烈火早已有了声名。
"火煎五漏丹难熟":齐天大圣进炼丹炉后,被火煎也没变成丹药,
"火燎三关道不清":被大火阻挡,只能三借芭蕉扇来清除障碍。
"时借芭蕉施雨露":借来芭蕉扇布施雨露,
"幸蒙天将助神功":幸得天兵神将相助施展神通。
"牵牛归佛休颠劣":牛魔王被佛祖驯服不再作恶,
# 劣:坏。
"水火相联性自平":从此火焰山水火和谐得到安定。
明代小说家,《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150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吴承恩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而耻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归,专意著述。其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还有作品《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神话诗。诗歌以《西游记》火焰山故事为背景,描写了八百里外烈焰冲天的奇景,孙悟空借芭蕉扇灭火的艰难,以及最终水火相济的结局,展现了神话故事中降妖伏魔的奇幻场景。
2. 写作手法
夸张:首联“火焰山遥八百程,火光大地有声名”运用夸张手法,以“八百程”极言火焰山之遥远,用“火光大地”强调其威名远播,突出火焰山的险恶气势。
3. 分段赏析
“火焰山遥八百程,火光大地有声名”这两句直接点出火焰山的遥远和威势。“八百程”用夸张手法强调距离之远,“火光大地”则生动地写出整片土地都在燃烧的震撼景象,“有声名”三个字巧妙交代了这座山的特殊地位——不用多解释,人人都知道它的厉害。“火煎五漏丹难熟,火燎三关道不清”具体描写火焰山的可怕。“火煎五漏”借用炼丹的典故,说连炼丹炉都扛不住这里的火,“丹难熟”暗示这火比太上老君炉子里的还猛;“火燎三关”则进一步写火焰肆虐,连道路都被烧得看不清,让人寸步难行。“时借芭蕉施雨露,幸蒙天将助神功”转折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芭蕉”自然是指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施雨露”三个字把扇子灭火的画面写得轻巧又有效;“天将助神功”则带出孙悟空请外援的情节,不用细说过程,但读者能立刻联想到故事里的热闹场面。“牵牛归佛休颠劣,水火相联性自平”结尾落到调和的主题上。“牵牛归佛”暗指牛魔王最终皈依的结局,“休颠劣”像是劝诫,又像是感慨;“水火相联”用朴素的五行道理收尾,既交代了火焰山熄火的结局,又带点哲理味道——再猛的冲突,找到平衡就能化解。
下一篇:明·公鼐《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