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阁攀林恨不同":登上楼阁观景,攀上丛林览胜,只恨当年和我一起携手登楼,相约上山的王卿已经远去多时,景同而人已无,
# 恨不同:恨不能共同踏阁。,阁:险峻处架木通行的小路。
"楚云沧海思无穷":面对着苍茫天空,滔滔大海,引起我无限情思。
# 楚云沧海:指诗人在楚地,而王卿在海滨。
"数家砧杵秋山下":秋风吹拂的山下,传来断断续续的砧杵声,
# 砧杵:捣衣所用的工具。这里是砧杵声,指代秋声。,数家:极言人烟寥落。
"一郡荆榛寒雨中":极目远眺,荆榛树丛莽莽一片,一望无际,几乎塞满了全郡的每一处。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友诗。开篇前两句直抒离愁别恨,袒露对朋友的思念;后两句写登楼见闻,绘出凄凉之景,切题“登楼”。全诗先抒情后写景,以景结情,营造空灵深婉意境,深沉悠长地表达出对朋友的思念,诗意耐人回味。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前两句“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诗人直抒胸臆表达思念友人的离愁别恨,同时“踏阁”“攀林”描绘出诗人为排解愁绪四处游走的动作,“楚云”“沧海”勾勒出阔大且带有苍茫感的空间景象,借天地山海之景,把无形的思念具象化,让愁思在广袤天地间蔓延,尽显思念之深沉、绵长,情与景相互映衬,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牵挂。虚实相生:“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用虚笔,借“踏阁”“攀林”动作与“楚云”“沧海”景象,袒露离愁别绪与对友人思念,奠定抒情基调,引发读者共鸣。“踏阁—攀林—恨不同”,节奏舒缓,构建诗人徘徊画面,具象化思念,情感饱满又含蓄。“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用实笔,呈现登楼见闻。“数家砧杵”声引入听觉,关联秋季捣衣离情,“秋山下”点明环境;“一郡荆榛”描绘视觉荒芜,“寒雨中”添朦胧感,承载前两句思念,将无形化为有形,“一郡荆榛—寒雨中”,尽显内心荒芜惆怅,感染力十足。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着重抒发寄诗时的心境。“踏阁攀林恨不同”,这里“踏阁”意为登上楼阁,“攀林”则是登山入林,按常理应先登山再登楼,不过因声调韵律所需而次序颠倒。秋日外出游历,本就易惹情思,此刻诗人独自登高,身边没了好友王卿相伴,无人共论景致、畅抒胸臆,孤寂之感顿生,“恨不同”三字满是遗憾,道出不能与好友同游的怅惘。“楚云沧海思无穷”,“楚云”指向南方,寓意王卿所在之处,“沧海”指代北方,即诗人宦游之地。彼时正值兵乱过后,诗人身处江南,与好友远隔南北,山水重重,思念之情在这遥遥相望中被无限拉长,“思无穷”精准传递出他对时局的感伤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后面两句将目光投向眼前的萧索之景。“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秋意笼罩的山下,仅有寥寥几户人家还在捣洗衣物,百姓大多流离失所,四处逃亡,曾经热闹的州郡如今空空荡荡;寒雨淅淅沥沥,放眼望去,一郡之内荆棘肆意生长,农田荒芜,不见庄稼。这两句生动勾勒出兵乱之后州郡民生的衰败、田园的荒芜,尽显凄凉。诗人身为一州长官,肩负养民、安民之重任,亲眼目睹这般惨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开篇直抒胸臆,将浓烈情感率先倾吐,随后笔锋一转,描摹登楼所见景致,以景收尾,诸多意蕴尽在景中,言有尽而意无穷,营造出空灵且深婉的韵味,诗意醇厚。同时,它巧妙运用虚实结合之法,前半部分抒情为虚,后半写景为实,二者相得益彰。如此,全诗既有直白畅达之感,又藏含蓄韵味;既做到情感的高度凝练,又凭借实景让诗意形象鲜活,别具魅力。
# 高视城邑,真复如此。开合野兴正浓,正是绝意。复增两联,即情味不复如此。
明高棅《唐诗品汇》卷四十九引刘辰翁
# 登楼愁思,宛然下泪。
明顾磷《须溪先生校点韦苏州集》朱墨本附引
# 绝句四句皆时,杜工部“两个黄鹂”一首是也,然不相连属,即是律中四句也。唐绝万首,唯韦苏州“踏阁攀林恨不同”及刘长卿“寥寥孤莺啼杏园”两首绝妙,盖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也。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五
# 韦时刺郡,而忆其友阁在林际,最为清幽。楚云沧海,天各一方,离思固自无极。又况听此砧杵,对此荆榛,不倍凄怆乎!此诗先叙情,后布景,是绝中后对法。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十八
# 章法倒叙,以三、四为一、二。言当寒雨、砧杵时,踏阁攀林,恨故人不在。山长水远,悠悠我思亦无穷耳。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摘抄》卷四
# 绝处二句,正是闻见萧瑟时寄王卿本意。刘评谓“野兴正浓”,尽不识景象语。
清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凄凉欲绝。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先叙情,后布景,而情正在景中,愈难为怀。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下二句但写登楼闻见,而郡邑荒凉,怀人惆怅,俱在言外。
近代富寿荪《千首唐人绝句》
上一篇:唐·周瑀《潘司马别业》
下一篇:唐·李白《春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