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尚风飙":天下还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千门转寂寥":众多人家都变得冷冷清清。
"传闻收土地":听闻朝廷要征收土地,
"思见复征徭":百姓们又盼望不再增加赋税和徭役。
"节士心肝在":有气节的人依然坚守着正义和忠诚,
"将军髀肉消":但武将们因久疏战事日渐消瘦。
"何时听野老":什么时候才能听到百姓们能吃饱肚子,
"鼓腹颂唐尧":拍着肚子歌颂像唐尧那样的贤明君主呢。
元末明初诗文家,“成均三助”之一
贝琼(1314?~1378?),元末明初诗文家。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学者称清江先生,崇德(今浙江桐乡)人。元至正间举于乡,张士诚屡召不就。明洪武初应聘预修《元史》,洪武六年以儒士举,授国子助教。他与张美和、聂铉齐名,时称“成均三助”。其工诗善文,早年师从杨维桢,但受其影响不显著,诗风平易,有温厚之旨而自然高秀;文亦通畅明白。著有《清江诗集》《清江文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四海尚风飙,千门转寂寥”,描绘了社会的整体景象。“四海尚风飙”,“风飙”象征着动荡不安,说明天下仍处于混乱、动荡的状态。“千门转寂寥”,众多人家都变得冷冷清清,展现出百姓生活的凄凉和冷清。颔联“传闻收土地,思见复征徭”,聚焦于百姓关心的土地和赋税问题。“传闻收土地”,听闻朝廷要征收土地,这一举措无疑会给百姓带来更多的不安和担忧。“思见复征徭”,百姓一方面可能盼望土地能有合理的安排,另一方面又害怕增加赋税和徭役,体现出百姓在苛政下的矛盾心理和艰难处境,进一步反映了社会的不合理和百姓生活的困苦。颈联“节士心肝在,将军髀肉消”,运用对比手法。“节士心肝在”,有气节的人依然坚守着正义和忠诚,在动荡的社会中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精神追求。“将军髀肉消”,将军们本应保家卫国、有所作为,但却因无所事事而身体懈怠,“髀肉消”形象地描绘出他们的懈怠状态,与节士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将领们的不作为和失职。尾联“何时听野老,鼓腹颂唐尧”,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何时”一词,流露出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改变的期盼。“听野老,鼓腹颂唐尧”,“野老”代表普通百姓,“鼓腹”描绘出百姓吃饱肚子、安居乐业的状态,“唐尧”是古代贤明君主的代表,诗人渴望能听到百姓歌颂像唐尧那样的贤明君主,反映出诗人对清明政治和百姓安居乐业的向往。
上一篇:明·王跂《灯下无酒戏作》
下一篇:明·卢熊《舟泛吴淞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