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火山榴映小山":似火般的山石榴花映照在小山上,
"繁中能薄艳中闲":在繁茂中透着淡雅,在艳丽中蕴含着闲适。
"一朵佳人玉钗上":一朵山石榴花插在美人的玉钗上,
"只疑烧却翠云鬟":只担心它会烧着那如翠云般的发髻。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写作手法
比喻:“似火山榴映小山”将山石榴花比作火,形象地描绘出山石榴花颜色鲜艳似火,在小山中绽放的夺目景象,生动展现了花的艳丽。正衬:“繁中能薄艳中闲”一句,通过“繁”与“薄”、“艳”与“闲”的对比衬托,写出山石榴花在繁茂中透着淡雅,在艳丽中又有着闲适的独特气质,突出了花的与众不同。想象:“一朵佳人玉钗上,祗疑烧却翠云鬟”,诗人想象山石榴花插在佳人玉钗上,甚至让人怀疑会烧到佳人的秀发,以奇特的想象进一步烘托出山石榴花如火焰般热烈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
2. 分段赏析
《山石榴》第一句“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开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石榴比作火,生动地展现出山石榴花朵如火焰般明艳的色彩,“映”字则写出了山石榴在小山上绽放,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的画面。“繁中能薄”描绘出花朵虽繁多却不显得浓艳堆砌,有一种淡雅之美;“艳中闲”则在艳丽中又透露出一份闲适之意,巧妙地刻画了山石榴独特的神韵,从语言上看,用词精准,炼字巧妙,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山石榴的喜爱之情。第二句“一朵佳人玉钗上,祇疑烧却翠云鬟”,此句从对山石榴整体的描写转向特写,想象一朵山石榴花插在佳人的玉钗之上,“祇疑烧却翠云鬟”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山石榴花的艳丽夺目,仿佛要将佳人的秀发点燃,进一步突出了山石榴花的明艳动人。同时,通过将山石榴花与佳人相联系,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浪漫色彩,不仅展现了山石榴花的美,还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美的惊叹与赞赏,拓宽了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上一篇:唐·王昌龄《送高三之桂林》
下一篇:唐·薛能《吴姬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