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古堤边":柳丝在古老的河堤边轻柔摇曳,
# 袅袅:形容垂柳随风摆动时的样子。
"青青一树烟":一片翠绿,整棵树仿佛笼罩着烟雾。
"若为丝不断":怎样才能使柳丝不断,
# 若为:倘若。
"留取系郎船":好用来系住情郎的行船。
中唐诗人
雍裕之(?~?),唐代诗人。名或作聿之,蜀(今四川)人。进士未第,漂泊四方。永泰元年,曾至潞州谒见李抱玉。雍裕之擅长乐府诗和杂体诗,绝句尤为出色,诗风极有情致,善于咏物抒情,描写客愁、闺怨。主要作品有《自君之出矣》《农家望晴》《江边柳》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古堤边柳树的婀娜之态,借女子希望柳丝能系住情郎船这一想象,生动深刻地表达出女子对情郎的不舍与眷恋,以及离别时的愁绪。
2. 写作手法
叠字:“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袅袅”生动地描绘出古堤边柳树枝条轻柔、随风摇曳的姿态,给人以柔美、灵动之感;“青青”则形象地展现出柳树翠绿、葱茏的色彩,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画面感,让江边柳树的形象更加鲜明可感。烘托:“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通过描绘古堤边柳树轻柔摇曳、翠绿如烟的景象,烘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为后文抒发离情别绪营造出优美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以乐景衬哀情,更凸显出女子内心的不舍。直接抒情:“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直接表达女子的情感,她希望柳丝永远不断,好能系住情郎的船只,直白而大胆地抒发了对情郎的不舍与眷恋,将离别的愁绪和对爱情的执着展现得淋漓尽致。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勾勒出一幅绝美的古堤春柳景致。古老的堤岸两侧,垂柳整齐排列,枝条摇曳生姿,袅袅娜娜。从远处眺望,满眼绿意弥漫,恰似青烟在缓缓飘动。“袅袅”“青青”这两个叠字运用得极为精妙,“袅袅”生动呈现出江边柳树那柔美的姿态,仿若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青青”则凸显出柳树葱郁翠绿的色泽,清新而明亮。“一树烟”的表述更是独具匠心,简洁几笔就勾勒出景色的大致轮廓,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妙的意境,将春光的绮丽明媚烘托得淋漓尽致。后两句:笔锋一转,直抒离情别绪。在古代,折柳送别是常见的传统习俗。然而在诗人的笔下,女子却有着别具一格的情思。她并未想着折柳寄情,而是满心期望柳丝能够无穷无尽,好将情人的船只牢牢系住,让彼此永不分离。这样的构思独出心裁,突破常规,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抒发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将女子内心对情人的眷恋与不舍展现得细腻而深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4. 作品点评
这首五言绝句篇幅虽短,却蕴含丰富意韵,看似质朴自然,实则别具匠心。仅二十字,每一字都经过精心雕琢,凝练而富有表现力,尽显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别出心裁的创作构思以及精湛的文学造诣。字里行间,诗人将江边柳树的形态与离情别绪巧妙融合,以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表达,让这首小诗在众多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展现出超越其短小篇幅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唐·韦应物《见紫荆花》
下一篇:唐·齐己《咏茶十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