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岸复连沙":从河流两岸,一直延伸到整片沙滩上,全都长满了芦草,
# 连沙:与沙滩相连接。,复:又。,夹岸: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枝枝摇浪花":当微风吹起时,层层翻动的芦花就像波浪一样。
# 浪花:比喻芦花。,摇:翻动。
"月明浑似雪":在月明的夜晚,银白色的芦花像雪一般,
# 浑:完全。
"无处认渔家":白茫茫一片中,已寻不见渔家的踪影。
# 无处:没地方。
中唐诗人
雍裕之(?~?),唐代诗人。名或作聿之,蜀(今四川)人。进士未第,漂泊四方。永泰元年,曾至潞州谒见李抱玉。雍裕之擅长乐府诗和杂体诗,绝句尤为出色,诗风极有情致,善于咏物抒情,描写客愁、闺怨。主要作品有《自君之出矣》《农家望晴》《江边柳》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此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芦花的生长环境、形态及月夜之景,营造了空灵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芦花的赞美喜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第二句“枝枝摇浪花”把随风摆动的芦花比作翻涌的浪花,形象展现出芦花在风中的灵动姿态;第三句“月明浑似雪”将月光下的芦花比作白雪,生动描绘出芦花洁白纯净的色泽,通过这两处比喻,让芦花的美更直观可感。情景交融:诗中描绘芦花“夹岸复连沙”的生长环境、“枝枝摇浪花”的动态姿态,以及“月明浑似雪”的芦花月下图景,将芦花的自然之美与月夜的静谧氛围相融合,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在空灵澄澈的意境中透露出诗人对芦花的喜爱与赞美,使情与景浑然一体。
3. 分段赏析
首句“夹岸复连沙”,以简洁凝练之笔,勾勒出芦花生长的广袤空间。它们密密匝匝,沿着两岸铺展,一直延伸至沙滩,“复”“连”二字生动展现出芦花蓬勃生长、连绵不绝的繁茂之态,尽显其旺盛的生命力。第二句“枝枝摇浪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每一枝随风轻摆的芦花比作翻涌的浪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芦花摇曳生姿,仿佛层层浪花在流动、翻滚,不仅生动描绘出芦花的动态美感,更赋予其灵动鲜活的神韵,让人眼前浮现出芦花轻盈飘逸的美妙画面。第三句“月明浑似雪”聚焦于月夜下的芦花景致。当皎洁的月光洒落,银色的光辉笼罩着芦花,使其洁白的颜色愈发纯粹,远远望去,整片芦花宛如皑皑白雪,浑融一体。这一描写,不仅细腻展现出芦花在月光照耀下的洁白无瑕,更营造出一种清冷、素洁的氛围。末句“无处认渔家”则以景结情,将视角拉远,展现出开阔的江面景象。在这白茫茫一片如雪的芦花世界中,原本清晰可见的渔家船只与屋舍,此刻都隐匿不见。诗人置身于这飘渺的江面之上,目力所及,唯有无尽的芦花与朦胧月色,描绘出一片空灵悠远、如梦似幻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