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sōng
yǒu

朝代:明作者:杨慎浏览量:3
guài
tiān
xiǎo
guāng
qīng
yāo
shì
yín
zhuāng
qióng
zhuì
jiǎn
ruì
shù
kāi
huā
lěng
xiāng
yuè
bái
sān
yún
huáng
xiān
zhào
wàn
jiā
xiāng
pín
ér
fàn
wèng
shēng
hǎo
liù
chū
xiè
zhuāng

译文

怪不得天鸡会误把这当成清晨的曙光,原来是掌管霜雪的青腰玉女在试着穿戴那银色的妆容。那如同美玉般的雾凇点缀在枝叶上,整齐得就像是用剪刀精心修剪过一样,好似吉祥的树上开出了花朵,带着清冷的气息却没有芬芳的香味。在皎洁的月色下,又怎会被浓厚的雾气所迷惑呢,那天空中呈现出的黄色云彩,正是预示着千家万户将会有丰收的景象。贫苦人家对着饭瓮欢快地歌唱,这样美好的雾凇之景,六瓣的雪花无需像谢庄《雪赋》那样刻意歌颂。

逐句剖析

"怪得天鸡误晓光":怪不得天鸡会误把这当成清晨的曙光,

"青腰玉女试银妆":原来是掌管霜雪的青腰玉女在试着穿戴那银色的妆容。

"琼敷缀叶齐如剪":那如同美玉般的雾凇点缀在枝叶上,整齐得就像是用剪刀精心修剪过一样,

"瑞树开花冷不香":好似吉祥的树上开出了花朵,带着清冷的气息却没有芬芳的香味。

"月白讵迷三里雾":在皎洁的月色下,又怎会被浓厚的雾气所迷惑呢,

"云黄先兆万家箱":那天空中呈现出的黄色云彩,正是预示着千家万户将会有丰收的景象。

"贫儿饭瓮歌声好":贫苦人家对着饭瓮欢快地歌唱,这样美好的雾凇之景,

"六出何须贺谢庄":六瓣的雪花无需像谢庄《雪赋》那样刻意歌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雾凇》是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开篇“怪得天鸡误晓光,青腰玉女试银妆”,以奇特想象起笔,写仿佛天鸡都被雾凇反射的光误导,误认天亮,而青腰玉女像是在精心为世间万物试穿银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雾凇初现时如梦似幻、银装素裹的奇妙场景,奠定了全诗浪漫的基调。“琼敷缀叶齐如剪,瑞树开花冷不香”,进一步刻画雾凇的形态,像美玉铺洒在枝叶上,整齐得如同裁剪过一般,又将挂满雾凇的树比作开花的祥瑞之树,虽寒冷却无香气,祥瑞雾凇晶莹剔透、纯洁素雅的特点。“月白讵迷三里雾,云黄先兆万家箱”,则从侧面烘托雾凇,月色洁白却未被这弥漫的雾凇之雾所迷惑,天空云层发黄预兆着丰收,给雾凇之景增添了一份对生活美好的期许。整首诗意境优美,诗人通过对雾凇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表达出对雾凇这一自然奇观的赞美与惊叹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学者。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正德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因“大礼议”事件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追谥文献。杨慎学识广博,与解缙、徐渭有“明朝三大才子”之称。工诗文,善词曲。他的诗歌多取法六朝,风格秀美秾丽,推崇含蓄蕴藉,于明代独立门户。王世贞称杨慎为“词家功臣”,认为升庵词“好用六朝丽事,似近而远”。其散曲富有才情,俊逸华丽。代表作品有《江陵别内》《春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著有《升庵集》,另有杂著《升庵外集》,又有词曲《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怪得天鸡误晓光,青腰玉女试银妆”:从奇特想象切入,以天鸡误晓光这一有趣误会,侧面烘托雾凇的洁白耀眼,仿若曙光。“青腰玉女试银妆”把雾凇比作仙子试妆,赋予雾凇灵动、美好的形象,奠定全诗对雾凇赞美、惊叹的情感基调,引发读者好奇与联想。颔联“琼敷缀叶齐如剪,瑞树开花冷不香”:聚焦雾凇形态,“琼敷缀叶”用比喻描绘雾凇覆盖枝叶的状态,如美玉般精致,“齐如剪”突出其整齐,展现大自然鬼斧神工。“瑞树开花冷不香”进一步将雾凇比作瑞树之花,“冷不香”从温度和嗅觉角度,强化雾凇冰清玉洁、超凡脱俗的特点,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雾凇之美。颈联“月白讵迷三里雾,云黄先兆万家箱”:视角扩大到天色,“月白讵迷三里雾”描绘月色下雾凇与雾气交融之景,朦胧而美丽,“讵迷”强调雾凇之景清晰可辨。“云黄先兆万家箱”则通过云黄这一现象,用典暗示雾凇是丰收的预兆,从自然景色过渡到对生活的期盼,深化诗歌内涵。尾联“贫儿饭瓮歌声好,六出何须贺谢庄”:“贫儿饭瓮歌声好”描绘贫儿因雾凇预兆丰收,对着饭瓮欢歌的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展现雾凇给百姓带来的希望与喜悦。“六出何须贺谢庄”用“六出”指代雪花,以反问表明雾凇带来的祥瑞不比雪花差,强化对雾凇赞美,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诗歌主题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吴兆《浦子口作寄吴隐君梦旸》

下一篇:明·袁中道《送丘长孺南还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