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亦是先王地":庆阳也是古代先王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城对东山不窋坟":城池正对着东山,那里有不窋的坟墓。
"白豹寨前惟皎月":白豹寨的寨顶之上,只有明亮的月亮,
"野狐川北尽黄云":野狐川的北边,满眼都是黄色的云彩。
"天清障塞收禾黍":天气清朗,关塞边的人们正在收割谷物,
"日落溪山散马群":太阳落山,溪水和山峦旁的马群散开了。
"回首可怜鼙鼓急":回头想想,令人痛心的是战鼓急促地响起,
"几时重起郭将军":什么时候才能重新涌现像郭将军那样的名将呢。
明代文学家
李梦阳(1473~1530),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号空同子,祖籍河南扶沟。弘治进士,历官户部郎中、江西提学副使等职,天启初追谥景文。李梦阳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前七子”,是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又与何景明、徐祯卿等号称“十才子”。其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为矫“台阁体”之流弊,他标举汉魏盛唐,强调真情,重视格调,肯定“真诗乃在民间”。著有《空同集》。
1. 分段赏析
“庆阳亦是先王地,城对东山不窋坟”:首联以“先王地”“不窋坟”点明庆阳的历史底蕴,将城池与古迹并提,赋予景物厚重的历史感。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关联,寄寓着诗人对往昔的追怀,为全诗奠定了沉郁的基调。“白豹寨头惟皎月,野狐川北尽黄云”:颔联聚焦自然景物,“皎月”“黄云”勾勒出寨头与川北的画面。“惟皎月”显寨头之静,“尽黄云”绘川北之阔,以景物的静谧与苍茫,营造出开阔而略带寂寥的意境,暗含对边塞风光的感知。“天清障塞收禾黍,日落溪山散马群”:颈联转向人事与景物的结合,“收禾黍”“散马群”是生活场景。“天清”“日落”的背景下,劳作与休憩的画面充满生活气息,既展现边塞的安宁一角,又与后文的战乱形成对比。“回首可怜鼙鼓急,几时重起郭将军”:尾联由景及情,“鼙鼓急”写出战乱的紧迫,“可怜”直抒痛心之情。以问句“几时重起郭将军”,表达对平息战乱、涌现名将的期盼,将个人感慨与家国情怀相融。
上一篇:明·李鸣鹤《山居(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