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泬带小雪":稀疏空旷的天空中飘着小雪,
"皎皎当前楹":洁白的雪映照在眼前的厅堂前。
"暗香袭罗幕":暗暗的香气侵袭着丝织的帷幕,
"诗怀浩然清":作诗的情怀变得浩大而清朗。
"呵手写新句":呵着热气写下新的诗句,
"异彼尘俗情":这与尘世的世俗情感不同。
"追咏古帝王":追忆并歌咏古代的帝王,
"得失相与评":对他们的是非得失一起进行评价。
"污青究心迹":用墨书写探究内心的踪迹,
"丹铅分重轻":用朱砂和铅粉来区分事情的重要与次要。
"知我及罪我":了解我的人以及怪罪我的人,
"愧彼春秋名":他们的看法让我愧对《春秋》所蕴含的名声。
"寒月照绮窗":寒冷的月亮照耀着华丽的窗户,
"冏冏为我明":明亮的光芒为我照明。
"整襟重自警":整理衣襟重新自我警醒,
"凛冽如怀冰":内心凛冽得就像怀抱着冰块。
明代诗人
朱高煦(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1. 分段赏析
“疏泬带小雪,皎皎当前楹”,这两句诗中“疏泬”描绘出天空的空旷寂寥,“小雪”增添了清冷之感。“皎皎当前楹”将雪景与厅堂前的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高洁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暗香袭罗幕,诗怀浩然清”,这两句诗中“暗香”给人以优雅、神秘的感觉,“袭罗幕”则将香气具象化。“诗怀浩然清”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情怀变得浩大而清朗,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呵手写新句,异彼尘俗情”,这两句诗中“呵手”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天气的寒冷,“写新句”则表明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创作。“异彼尘俗情”强调自己的情怀与尘世的世俗情感不同,突出了诗人的高洁志向。“追咏古帝王,得失相与评”,这两句诗中“追咏”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溯和思考,“古帝王”则是诗人思考的对象。“得失相与评”表明诗人对古帝王的功过进行评价,展现出他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污青究心迹,丹铅分重轻”,这两句诗中“污青”指用墨书写,“丹铅”指用朱砂和铅粉校勘文字,这里表示诗人通过书写和校勘来探究内心的踪迹,区分事情的重要与次要,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修养的重视。“知我及罪我,愧彼春秋名”,这两句诗中“知我”“罪我”引用《论语》中“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的典故,表明诗人希望自己能得到正确的评价。“愧彼春秋名”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和期许,体现出他的谦逊和对历史的敬畏。“寒月照绮窗,囧囧为我明”,这两句诗中“寒月”“绮窗”营造出一种清冷、华丽的氛围,“囧囧为我明”则强调了月光的明亮,为诗人的自我警醒提供了背景。“整襟重自警,凛冽如怀冰”,这两句诗中“整襟”表示整理衣襟,是一种庄重的行为,“重自警”强调诗人要重新自我警醒。“凛冽如怀冰”则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凛冽,体现出他对自己品德修养的高要求。
上一篇:明·孙一元《杂画(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