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语蚕曰":蜘蛛对蚕说:“
"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你每天吃饱桑叶一直到老,
# 至于:到。,尔:你。
"口吐经纬":口中吐出纵横交叉的蚕丝,
# 经纬:织物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
"黄口灿然":金光灿灿,
"固之自裹":使它牢固地裹住自己。
# 固之自裹:使……坚固。
"蚕妇操汝入于沸汤":蚕妇将你们放入到沸腾的水中,
# 沸汤:开水;蚕妇缠丝时先要将茧子在开水中煮。,操:拿着。
"抽为长丝":抽取成为长丝,
"乃丧厥躯":最后毁了你的身躯和茧壳。
# 厥:代词,同“其”,自己。
"然则其巧也":你口吐银丝的绝技,
#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适以自杀":恰恰成了杀死自己的手段,
# 适:恰好。
"不亦愚乎":这样做不是太愚蠢了吗!”
"蚕答蛛曰":蚕回答蜘蛛说:“
"我固自杀":我固然自寻死路。
# 固:固然。
"我所吐者":但我所吐的丝,
"遂为文章":可以织成精美的绸缎,
# 文章:指带花纹的织品。
"天子衮龙":帝王穿的礼服,
# 衮龙:龙衣,古时帝王的礼服。
"百官绂绣":百官祭祀时所穿的礼服,
# 绂绣:祭祀时穿的礼服。
"孰非我为":哪个不是我吐的丝做成的呢?
# 孰:哪一样。
"汝乃枵腹而营":你现在空腹制造(网),
# 营:营生,谋生。,枵腹:空腹。
"口吐经纬":吐出纵横交叉的丝织成网,
# 经纬:织物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
"织成网罗":吐出纵横交叉的丝织成网,
"坐伺其间":在那上面等候着。
# 伺:等待。
"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看见经过的蚊、虫、蜂、蝶没有不杀了它们的,
"而以自饱":只为(让)自己(吃)饱。
"巧则巧矣":巧妙是巧妙啊,
"何其忍也":多么残忍啊!”
"蛛曰":蜘蛛说:“
"为人谋则为汝":(如果)为别人着想就做你,
"自谋宁为我":(如果)为自己着想就宁可做我!”
"噫":唉,
"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世上做蚕不做蜘蛛的人少啊!
# 为:作为。
明代文学家
江盈科(1553~1605),明代文学家。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桃源(今属湖南)人。万历进士,历任长洲知县、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四川提学副使等职。江盈科是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在文学上,他反对拟古,强调诗文创作中应抒发个人的真性情,倡“元神活泼”说。其诗推宗白居易、苏轼,不拘格调,不避俚俗。有《雪涛阁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寓言。通过蛛与蚕的三段对话,批判了损人利己的卑劣,赞扬了舍己为人的高贵。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蜘蛛和蚕的行为、结果及价值观进行全方位对比。蜘蛛织网利己害物,蚕吐丝利世损己,通过“我为世用”与“汝为己谋”的鲜明对照,凸显出“为人谋”与“为己谋”两种人生观的冲突,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倡导和批判的价值观。拟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蜘蛛和蚕人的语言与思想。通过它们的对话,如蜘蛛的嘲讽、蚕的回应及蜘蛛的辩白,生动展现出二者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使读者仿佛看到两个立场鲜明的人在交流,让抽象的人生观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也更深刻地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的寓意。
3. 分段赏析
故事开篇,蜘蛛以旁观者视角嘲讽蚕“饱食终日,吐丝自裹,终丧于沸汤”,从利己角度聚焦蚕吐丝的“代价”,初步展现二者对吐丝意义的认知分歧,为价值观冲突埋下伏笔;面对嘲讽,蚕回应承认“自杀”,但强调吐丝成“文章”供天子百官所用,同时反击蜘蛛“枵腹营网、杀物自饱”,以“我为世用”对“汝为己谋”,用反问“孰非我为”彰显对自身奉献价值的坚守,以“何其忍也”批判蜘蛛利己本质,鲜明对比出两种人生观;最后蜘蛛直言“为人谋则为汝,为自谋宁为我”,将利己视为理所当然,成为点睛之笔,暴露利己主义者心态,暗讽现实谋私风气,强化“为人谋”与“为己谋”的对立。全文以吐丝技能为依托,通过三段对话完成“形象塑造—价值碰撞—本质揭示”,塑造出利己不利世的蛛与利世不利己的蚕两种形象,用对比强化冲突,批判损人利己、赞扬舍己为人,借蜘蛛自辩感慨社会谋私者众的现实,引发对人生价值选择的思考,以寓言传递对社会风气和人性选择的洞察,于当下仍具警示意义,启人思索利己与利他间的价值坚守。
上一篇:明·李东阳《捕鱼图歌》
下一篇:明·张凤翔《宫词(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