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shān
shī
湿
·
·
jìn
lái
xiàn
shāng
xīn
shì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jìn
lái
xiàn
shāng
xīn
shì
shuí
huà
cháng
gēng
cóng
jiào
fēn
绿
chuāng
hóng
lèi
zǎo
yàn
chū
yīng
dāng
shí
lǐng
lüè
ér
jīn
duàn
sòng
zǒng
duō
qíng
jūn
dào
dēng
fēng
zhǎn
chī
shǔ
chūn
xīng

译文

最近有太多的伤心事,我能与谁倾诉于这漫漫长夜?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窗外绿影映着婆娑泪眼,大雁归来黄莺歌舞。当年与你欣赏美景,如今却丧失了,辜负了往日的一片深情。忽然好似你回来了,明灯随风摇动,我只能痴情地数星等待。

逐句剖析

"近来无限伤心事":最近有太多的伤心事,

"谁与话长更":我能与谁倾诉于这漫漫长夜?

"从教分付":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

# 从教分付:一切都听任其安排。张元干《念奴娇》:“有谁伴我凄凉,除非分付,与杯中醽醁。”

"绿窗红泪":窗外绿影映着婆娑泪眼,

# 红泪:指伤离或死别的眼泪。一指美人之泪。晋王嘉《拾遗记》卷七:“(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谷)习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乃以献文帝。灵芸闻别父母,嘘啼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贺铸《虞美人》:“渭城才唱浥轻尘,无奈两行红泪,湿香巾。”又,亦可作红烛垂泪之意,语出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里指伤心之泪。,绿窗:指窗外绿景。

"早雁初莺":大雁归来黄莺歌舞。

# 早雁初莺:是说春去秋来,形容时光流逝。

"当时领略":当年与你欣赏美景,

# 领略:欣赏,晓悟。

"而今断送":如今却丧失了,

"总负多情":辜负了往日的一片深情。

"忽疑君到":忽然好似你回来了,

"漆灯风飐":明灯随风摇动,

# 风飐:风吹之意。毛文锡《临江仙》:“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苹远散浓香。”,漆灯:灯明亮如漆谓之“漆灯”。《世说新语》谓王羲之见杜宏治,叹曰:“面如凝脂,目如点漆,此真神仙中人。这里的‘漆灯’语出唐李贺《南山田中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痴数春星":我只能痴情地数星等待。

# 痴数春星:谓痴情地数着天上的星斗。梁简文帝《神山寺碑》:“澄明离日,照影春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青衫湿·悼亡》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这首词抒发了其对亡妻深切怀念的痴情。上片开篇便说自己的无限伤心,无人与共,直抒胸臆。自爱妻亡故后,终日以泪洗面,运用反问的修辞增强了感情,并使用双关的修辞塑造了凄婉的意象。下片回忆起二人相亲相爱的往昔,如今已无法再续。结尾处宕起一笔,用虚拟之景收束,可谓宕出远神,化用佳句,耐人寻味。此词情辞凄苦,令人动容,流露出词人孤单落寞、郁郁寡欢的愁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青衫湿·悼亡》以凄怆笔触追忆亡妻,其创作年份虽不可考,然情真意切之气穿透时空。词人纳兰性德与前妻卢氏伉俪情深,而卢氏早逝,卒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卢氏的早亡给纳兰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他悲痛欲绝,柔肠寸断,遂于此后,写了大量的悼亡之作。而这首词便是其中的佳作,最为生动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悼亡词,以极简语言承载极致哀思,通过意象重构与叙事创新,表达了词人怀念亡妻的悲痛孤独,体现了其对亡妻的痴情。

2. 写作手法

反问:“谁与话长更”一句,以反问的语气写漫漫长夜,无人与共,词人在傍晚时分就已开始为长夜而烦恼,满心愁怨堆积。双关:“红泪”一语双关,既写屋内蜡烛燃烧淌下红泪的实景,又写词人心中臆想多情的美人泣泪,流露出词人孤单落寞、郁郁寡欢的愁情。化用:“忽疑君到”一句,词人化用唐人卢仝《有所思》中“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中的诗句,体现出词人的情深意远。直抒胸臆:开篇直抒胸臆,痛陈自己的心情,可见作者的极致悲痛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中,“近来无限伤心事”,作者一开篇便写出了自己内心的伤感,最近的无数伤心事,都只能埋藏在自己心里,因为无处可以诉说,营造出了一种佳人早已离去,知己只有一人的孤独悲伤氛围。卢氏不但是纳兰的妻子,更是纳兰的红颜知己,活下来的纳兰,他的伤痛,无人诉说。“谁与话长更”一句,以反问的语气写漫漫长夜,无人与共,词人在傍晚时分就已开始为长夜而烦恼,可见其满心愁怨堆积,将无人倾诉的悲怆推向极致。词人将“伤心事”浓缩为“长更”(漫漫长夜),暗示痛苦的绵延无尽。“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纳兰自然也是知道,自己的思念无济于事,生活还要继续下去,但是他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思念,一想到从前,便要忍不住泪如雨下,悲痛欲绝。更抬眼望向窗外,早雁初莺,竟不知美人红泪。此处“红泪”一语双关,既写屋内蜡烛燃烧淌下红泪的实景,又写词人心中臆想多情的美人泣泪,流露出词人孤单落寞、郁郁寡欢的愁情。下片以“当时”二字领起,词人回忆起当年与妻子二人相亲相爱,而今皆为无常断送,生死相离。“总负多情”四字如断弦之音,道尽对命运的诘问。纳兰明知“从教分付”(顺应天命)的虚妄,却仍为“从前”泪如雨下,展现理性与情感的剧烈冲突。结尾三句突起,“忽疑君到”一句,词人化用唐人卢仝《有所思》中“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中的诗句,写自己正凝思出神,忽见漆灯的火苗被风吹得摇曳不定,便疑心是爱妻芳魂从泉下归来,于是痴痴地数星等待,与周邦彦《过秦淮》“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苟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可谓异曲同工。情深意远,耐人寻味,词人对亡妻的痴情,可歌可泣,令人动容。

4. 作品点评

纳兰为卢氏所题写的悼亡词数不胜数,可是每一首,他都能够写出情词中的哀婉,本首更是其中的佳作,最为生动感人。词人对亡妻的痴情,可歌可泣,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

清顾贞观《纳兰词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龚自珍《秋心三首》

下一篇:清·赵执信《萤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