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昔赠曹将军":昔日杜少陵曾赠诗曹将军,
# 曹将军:指唐玄宗时画家曹霸,乃曹操后裔。擅画马,亦工肖像,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晚年免官流落四川,困顿而死。杜甫曾作《丹青引》等诗赞其画艺。,少陵:即杜甫、杜少陵。
"曾曰魏武之子孙":说他是魏武帝曹操的子孙。
# 魏武:曹操死后,被追为“太祖武皇帝”。
"君又无乃将军后":如今你不也是将军的后代,
# 无乃:莫不是、或许是。,君:指曹雪芹。曹雪芹亦工诗擅画。
"于今环堵蓬蒿屯":却居住在蓬草环屋的乡村。
# 蓬蒿屯:即北京西郊曹雪芹旧居。,环堵:原意是围墙。这里是困顿之意。
"扬州旧梦久已觉":扬州的荣华旧梦已经遥远,
# 扬州旧梦久已觉: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扬州旧梦:用唐代诗人杜牧《谴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诗意。“扬州旧梦”亦即“秦淮旧梦”,即曹雪芹以前曾经常回忆往日在南京的繁华旧事。已:一作以。觉:一作绝。睡醒、觉醒。
"且著临邛犊鼻裈":尚且粗短衣裤你还穿在身。
# 临邛犊鼻裈:指汉朝司马相如在临邛买酒、干粗活时所穿的短裤。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卓文君)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临邛,地名,在今四川境内。犊鼻裈,干粗活穿的短裤,状如牛犊之鼻。,著:穿着。
"爱君诗笔有奇气":我喜爱你的诗笔纵横有奇气,
# 奇:一作才。
"直追昌谷破篱樊":诗风奇警近似唐代李昌谷。
# 昌谷:唐代诗人李贺,是河南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昌谷人。
"当时虎门数晨夕":回想当年宗学里朝夕相处,
# 数晨夕:出自陶渊明《移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虎门:既指敦诚与曹雪芹读书的右翼宗室学,又兼指宗学的所在地石虎胡同。《八旗文经·宗学记》:“立学于虎门之外以教国子弟之义也。”石虎胡同,位于北京西单牌楼以北街东,胡同东口原有白石雕虎。
"西窗剪烛风雨昏":风雨昏暗你我同剪西窗烛。
# 西窗剪烛风雨昏:脱化于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指作者追忆与曹雪芹在宗学探讨问题的时光和旧事。
"接䍦倒著容君傲":你不修边幅矜持一身傲骨,
# 接䍦倒著: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篱。‘”《晋书·山简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即醉,有儿童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器。’”接䍦,以白鹭羽为饰的帽子。䍦:一作篱,罗。
"高谈雄辩虱手扪":按摸虱子高谈雄辩论千古。
# 高谈雄辩虱手扪:《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后人常用“扪虱而谈”来形容人实放健谈的性格。
"感时思君不相见":感时思君恨不能与你相见,
# 不相见:作者时在古北口松亭关任职,故称。
"蓟门落日松亭樽":蓟门落日斜照我松亭杯酒。
# 蓟门落日松亭樽:旧注:时余在喜峰口。这里指位于北京城西北的元大都城肃清门遗址。登城西望,便是曹雪芹所居住的西山一带。因清乾隆皇帝曾在此立碑题写“蓟门烟树”四字,故成为“燕京八景”之一。松亭樽:作者只好在松亭关上遥望蓟门,独自把盏。樽,酒杯。
"劝君莫弹食客铗":共勉莫弹铗不作食客权门下,
# 弹食客铗:指弹铗而歌的孟尝君门客冯谖。铗,剑。
"劝君莫叩富儿门":别敲富人门免遭白眼奚落。
# 富儿:在这里是一语双关,即指富家子弟,又暗指敦惠伯富良。敦惠伯府亦在石虎胡同,与右翼宗学为邻。雪芹曾在敦惠伯府做西宾,后被诬为“有文无行”,予以辞退。,叩:一作扣。
"残杯冷炙有德色":看人家的脸色吃残羹冷酒,
# 德色:自以为对人有恩德而表现出来的神色。,杯:一作羹。
"不如著书黄叶村":真不如你在乡村著书立说。
# 黄叶村:指曹雪芹隐居的北京西郊正白旗村。明清时期这里称“金山脚下黄叶村”。
清朝宗室、诗人
敦诚(1734—1791)清宗室,字敬亭,号松堂。阿济格后裔。敦敏弟。曹雪芹知友,所著《四松堂集》为研究曹雪芹生平重要资料。另有《鹪鹩庵笔麈》。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友寄情诗。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曹雪芹才华品德的高度赞扬,对其怀才不遇、家境穷困的深切同情,同时告诫朋友乐于贫贱、潜心著述。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多处巧妙用典。“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化用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将军魏武之子孙”。杜甫诗中,曹霸身为曹操后裔,虽已没落,却仍具非凡才情,以绘画闻名。敦诚借此典故,暗示曹雪芹或为曹霸之后,借曹霸显赫出身与落魄境遇的对比,映照曹雪芹由盛转衰、家境穷困的现状,委婉表达对友人命运的同情与感慨,含蓄而富有韵味。
3. 分段赏析
前六句“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扬州旧梦久已觉,且著临邛犊鼻裈。”诗人以曹霸、司马相如的典故为引,娓娓道出曹雪芹虽出身显赫,是名门之后,却命运多舛,遭遇种种不幸,致使如今家徒四壁,生活困窘于蓬蒿丛生之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友人坎坷命运的深刻理解与深切同情。中间六句“爱君诗笔有才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接罗倒着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诗人将笔触转向对曹雪芹才华、品德与风度的盛赞,同时深情追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笔有奇气”,高度概括了曹雪芹在诗文创作上的非凡天赋,其文风不仅继承了李贺的奇诡,更突破藩篱,独具创新。“当时”以下四句,诗人沉浸在回忆之中,再现了往昔与曹雪芹于宗学朝夕相处的情景。引用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描绘两人于风雨黄昏中,西窗之下剪烛长谈的温馨画面;以晋代山简“接罗倒著”的故事,勾勒出曹雪芹醉后狂放不羁的神态;借前秦名相王猛“高谈雄辩虱手扪”的典故,展现其才华横溢、高谈阔论时的洒脱风度,生动地刻画了曹雪芹傲岸不屈、才情卓绝的形象。最后六句“感时思君不相见,蓟门落日松亭樽。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诗人直抒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与殷切期望。“感时思君”四字巧妙地承上启下,由对往昔的回忆自然过渡到当下的思念。诗人自注此时身处青峰口,与远在北京的曹雪芹天各一方,难以相见,因此触景生情,不禁想起昔日在蓟丘同赏落日、于松亭把酒言欢的美好时光。“劝君”以下四句,诗人以《战国策》中冯谖“食客铗”的故事和杜甫“朝扣富儿门”的诗句为喻,语重心长地劝诫朋友莫要寄食权门,其中蕴含着自己在官场中饱尝人情冷暖的辛酸感悟。“著书黄叶村”一句,活用苏轼“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葑南黄叶村”的诗句,满含深情地希望曹雪芹能坚守自己的文学理想,在清贫的生活中潜心著述,充分发挥自身才华,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打倒,展现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许。
4. 作品点评
全诗围绕曹雪芹身世、才华、品德、风度展开,同时叙写二人友谊与作者期许,层次清晰。语言质朴无华,情感真挚动人。虽多处用典,却自然贴切,毫无枯燥晦涩之感。
# 全首诗感情热烈洋溢,既有对曹雪芹昔日繁盛家世的缅怀,又有对今日现实惨淡的同情;既有对老友的赞叹同情。又有对老友的勉励鼓舞。憾情起伏跌宕,时露不平之气。就写法而言,多用典故,多引诗句,而又紧紧切合曹雪芹的身世和性格,读来竟有一种雄奇奔放的气势。其风格情调略类于李白的歌行体古诗,令人感慨流连不已。
不详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勤印、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孙兰廷《清诗鉴赏辞典》
下一篇:清·顾贞观《金缕曲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