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月听莺天":江南的三月,正是听黄莺啼鸣的美好时节,
# 莺:黄莺即“黄鹂”。
"买酒莫论钱":买酒喝不要计较价钱。
"晚笋余花":晚出的竹笋和将谢的花朵,
# 晚笋:冬笋。
"绿阴青子":绿树成荫,青涩的果实,
"春老夕阳前":在夕阳之前春天已近迟暮。
"欲寻旧梦前溪去":想要到前溪去寻觅往日的梦。
# 前溪:古代吴地村名。在今浙江省德清县。南朝隋唐时江南舞乐多出于此。
"过了柳三眠":走过了已过三眠期的柳树。
"桑径人稀":桑间的小路行人稀少,
"吴蚕才动":吴地的春蚕刚刚开始蠕动,
# 吴蚕:吴地盛养蚕,因称良蚕为吴蚕。
"寒倚一梯烟":在如烟的雾气中有一梯子斜靠着。
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吴锡麒(1746~1818),清代文学家。字圣徵,一字圣征,号穀人、伴云,别号清凉居士、东皋生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十年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乞养归里后,曾主讲扬州安定、乐仪书院。吴锡麒工诗词骈文。其诗清淡秀丽,古体有藻采丰赡之长,代表作有《双忠祠》《凤凰山怀古》《读放翁集》等。词学樊榭,为浙西词派嫡传。在骈文方面,效法唐人,其与邵齐焘、洪亮吉、刘星炜、袁枚、孙星衍、孔广森、曾燠并称为“八大家”,代表作如《广陵赋》《田居赋》《游泰山记》等。著有《有正味斋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出游的词。词中描绘了江南三月听莺买酒,晚笋余花、绿阴青子的暮春景色,后又写词人欲寻旧梦前往前溪,看到柳三眠、桑径人稀、吴蚕初动等景象,表达对江南暮春景色的喜爱与内心淡淡的怀旧之情。
2. 写作手法
联想:上片从“江南三月听莺天”开始,由听莺这一感官体验,很自然地联想到江南春景的美好动人,让读者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莺啼蝶飞、春色盎然的画面。接着“买酒莫论钱”一句,又由眼前的美好春光联想到文人墨客“欲饮酒时须尽饮,得高歌处且高歌”的生活准则,从而引发了作者及时行乐的感慨。用典:“柳三眠”运用了汉宫苑中之柳一日三起三倒如人三眠的典故,丰富了词的文化内涵,也增添了词的雅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江南春日的恬静画卷,同时借景抒发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深沉感慨。开篇“江南三月听莺天”,点明时令,短短七字便将江南春色正浓的盎然生机娓娓道来。从“听莺”切入,巧妙勾起读者对江南春景的无限遐想。“买酒莫论钱”看似与前句跳跃,实则暗藏玄机——在这如诗如画的春光里,唯有饮酒作乐,方能不负良辰美景,这正是文人雅士“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态度。前句绘景,后句言情,自然过渡,以景生情。“晚笋余花绿荫青子,春老夕阳前”,词人笔下晚笋破土、残花零落、绿荫葱茏、青果初成的景象,配合夕阳西下的余晖,看似纯然写景,实则是对人生短暂的喟叹。春光易逝,人生亦如白驹过隙,正因如此,词人才会发出“买酒莫论钱”的洒脱之语,在他眼中,钱财不过身外之物,何必为其劳神费心?下阕以“欲寻旧梦前溪去,过了柳三眠”起笔,将思绪转向对往昔的追寻,流露出旧梦难觅的怅惘。“欲寻”二字,道尽对已逝时光的眷恋与不甘。“柳三眠”化用汉宫柳典故,增添词中雅韵。“桑径人稀,吴蚕才动,寒倚一梯烟”紧承“欲寻”,描绘出一幅静谧的江南田园图景:桑林间小径人影稀疏,蚕事尚未繁忙,唯有薄雾如纱,笼罩着层层梯田,若隐若现,朦胧而悠远,宛如一幅淡雅的江南风俗水墨画。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构思精巧,情感含蓄委婉,将写景与抒情完美交融,景中含情,情因景生,浑然一体。其浑然天成的艺术魅力,有力反驳了前人对吴锡麒“以雕琢掩才气”的偏颇评价,彰显出词人独特的艺术造诣与深厚才情。
上一篇:清·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下一篇:清·吴伟业《一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