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láng
·
·
tài
bái
zhì
cún
yùn

朝代:清作者:黄景仁浏览量:3
shì
cuī
rén
lǎo
shì
chù
cán
shān
shèng
shuǐ
xián
píng
xián
diào
shì
qīng
lián
mái
zhái
jìn
xiè
jiā
zhī
tiǎo
zǒng
yàng
wén
rén
宿
cǎo
zhǐ
wèi
xiān
shēng
míng
zài
shàng
wèn
qīng
tiān
yǒu
néng
hǎo
jūn
gǎo
稿
mèng
zhōng
zuó
lái
féng
jūn
xiào
qiān
nián
péng
lái
qīng
qiǎn
jiù
yóu
xiāng
gào
gèng
wèn
hòu
lái
shuí
dào
cái
jūn
shǎo
yǒu
shì
hán
jiāo
shòu
dǎo
kàn
jūn
cháng
dùn
shēn
qīng
fēi
niǎo
cán
mèng
xǐng
míng
liǎo

译文

什么事才能这般催人老?是那几处、荒凉的残山剩水,让人在闲暇时随意地凭吊。这里是李白埋葬尸骨的地方,谢脁也曾筑室在此地不远处。文人最后都是一样,最终都如那墓前的野草。只因为先生您声名远扬,我仰望青天,思考什么样的诗句才能和您匹配呢?于是写下一篇,思念您的文稿。昨天在梦中与您相逢,您面带微笑。把这千年来、蓬莱沧海变桑田的旧事,向我诉说。您又问后来之人谁能和我相似,我说:像您这样才华的人太少了。就算有,也只是如孟郊、贾岛那样的诗人。说完话,只见您作揖后离去,顿时身形轻盈,像一片树叶如飞鸟般离去。残梦醒来,听到了鸡鸣声。

逐句剖析

"何事催人老":什么事才能这般催人老?

"是几处、":是那几处、

"残山剩水":荒凉的残山剩水,

"闲凭闲吊":让人在闲暇时随意地凭吊。

"此是青莲埋骨地":这里是李白埋葬尸骨的地方,

# 青莲:李白号青莲居士。

"宅近谢家之脁":谢脁也曾筑室在此地不远处。

# 宅近谢家之脁: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曾筑室青山,故青山又名谢公山。而李白墓也在青山,故云。

"总一样":文人最后都是一样,

"文人宿草":最终都如那墓前的野草。

# 宿草:隔年之草。

"只为先生名在上":只因为先生您声名远扬,

"问青天":我仰望青天,

"有句何能好":思考什么样的诗句才能和您匹配呢?

"打一幅":于是写下一篇,

"思君稿":思念您的文稿。

"梦中昨来逢君笑":昨天在梦中与您相逢,您面带微笑。

"把千年、":把这千年来、

"蓬莱清浅":蓬莱沧海变桑田的旧事,

# 蓬莱清浅:喻世事的巨大变化,犹“沧海桑田”。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旧游相告":向我诉说。

"更问后来谁似我":您又问后来之人谁能和我相似,

"我道":我说:

"才如君少":像您这样才华的人太少了。

"有亦是":就算有,

"寒郊瘦岛":也只是如孟郊、贾岛那样的诗人。

"语罢看君长揖去":说完话,只见您作揖后离去,

# 长揖:一种礼节,拱手自上至极下。

"顿身轻、":顿时身形轻盈,

# 顿:立即。

"一叶如飞鸟":像一片树叶如飞鸟般离去。

"残梦醒":残梦醒来,

"鸡鸣了":听到了鸡鸣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贺新郎·太白墓和稚存韵》是清代黄景仁所作的一首词,以凭吊李白墓为题材。上阕词人于太白墓前凭吊,实景描绘中融入对岁月催人老的慨叹与愤激;下阕以奇特想象写梦中与李白交谈,借超越时空的梦境诉说对李白的崇拜景仰,映射出自身对艺术的执着。全词通过太白墓地景物描写,深切表达对李白的尊崇之情。在写作手法上,虚实相生,上实下虚,构思奇肆新警。从凭吊开篇解释“何事催人老”,引出凭吊对象,再以梦境寄寓思念,不落俗套。该词在众多吊李白墓的诗词中别具一格,凭借新颖构思与真挚情感,成为展现古人追慕诗仙风采与艺术追求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黄景仁以诗名世,与洪亮吉、孙星衍、赵怀玉、杨伦、吕星垣、徐书受并称“毗陵七子”。其诗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另作有一些爱情诗,缠绵悱恻;有些诗慷慨豪迈,如《少年行》等;刻画山水景物或人情事态的诗篇则写得细致生动。黄景仁亦有词名,长调多凄怆悲凉,其咏物词亦有特点。小令明白晓畅,亦多悲感凄凉之调,稍嫌直露。有《两当轩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词。描绘了词人在李白墓前凭吊的情景,开篇以“何事催人老”感慨时光,借“残山剩水”营造悲凉氛围。提及李白墓与谢脁故居相近,叹文人皆归宿草。因李白声名,词人苦思佳句。下阕写梦中与李白相遇,李白告以千年世事,询问后世谁似他,词人答如李白之才者少。对话后李白离去,词人梦醒。表达对李白才华的崇敬,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是几处、残山剩水,闲凭闲吊”,借残山剩水的荒凉之景,抒发凭吊时的悲凉之感,为全词奠定沉郁的基调。衬托:“有亦是,寒郊瘦岛”,以孟郊、贾岛衬托李白,突出李白才华的卓绝,表明像李白这样的天才极为稀少,强化对李白的推崇。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黄景仁以“何事催人老?是几处、残山剩水,闲凭闲吊”发问,借凭吊古迹引出对时光催人的思索。随即笔锋一转,“此是青莲埋骨处,宅近谢家之朓”点明凭吊对象——李白之墓。李白晚年客居当涂,病逝后葬于青山,此地与南朝诗人谢朓旧宅相邻,两位诗坛巨匠跨越时空的关联,也成为词人感慨的契机。“总一样、文人宿草”一句,化用《礼记》典故,冠以“总一样”三字,将李白流放遇赦后客死他乡的孤寂,与谢朓蒙冤下狱早逝的悲剧相联结,饱含对文人薄命的深沉哀叹与愤懑。这种对文人命运的悲慨,实则源于黄景仁自身“枉抛心力作诗人”的境遇与坚守。他虽深知文人命运多舛,却仍执着于艺术追求,正因如此,对李白“陶镕屈宋入大雅,挥洒日月成瑰诗”的卓越成就推崇备至。“只因先生名在上,问青天、有句何能好?打一幅,思君稿”,这份崇拜之情,远超寻常敬仰,更显真挚浓烈。正是怀着这般深切的思念,下片词人以梦境为引,跨越时空界限,将对李白的追慕之情推向新的境界。下片起笔,词人以“梦中昨夜逢君笑。把千年、蓬莱清浅,旧游相告”勾勒出奇幻梦境。典出《神仙传》中麻姑所述“东海三变桑田”的沧海桑田之叹,此处借“蓬莱清浅”喻指世事更迭,赋予梦境以深邃的时空纵深感。随即展开梦中与李白的对话,面对“后来谁似我”的问询,词人答曰“才如君少。有亦是、寒郊瘦岛”,巧妙以“郊寒岛瘦”代指孟郊、贾岛,既承认后辈诗人与李白间的差距,又暗含“虽有比肩者,仍难及君”的推崇。这番回应,既流露对诗仙的赤诚倾慕,亦隐隐透出“诗坛自有我风采”的文人傲骨,与黄景仁“诗卷掷江不东流”的豪情遥相呼应。词至末句“语罢看君长揖去,顿身轻、一叶如飞鸟。残梦醒,鸡鸣了”,以自然流畅之笔收束全篇。前写与李白相谈甚欢后,目睹其潇洒离去的仙姿,词人自身亦觉身轻如飞;后叙残梦惊破,鸡鸣破晓,以现实场景呼应开篇的凭吊之思,使梦境与现实交织相融,结构圆融,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贺新郎·太白墓和稚存韵》在构思与语言上皆独具匠心,新意迭出,于众多凭吊李白墓的诗词中脱颖而出,堪称别具一格的作品。此词笔力雄健,意境开阔,格调与黄景仁所作《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一脉相承,充分展现出其诗词创作中豪迈奔放、激昂慷慨的艺术风格,成为彰显其文学创作特色的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朱孝臧《清平乐·夜发香港》

下一篇:清·施闰章《过湖北山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