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o
nián
xíng
·
·
nán
ér
zuò
jiàn
xiàng

朝代:清作者:黄景仁浏览量:3
nán
ér
zuò
jiàn
xiàng
shā
chǎng
ài
dēng
tái
wàng
xiāng
tài
bái
gāo
gāo
tiān
chǐ
bǎo
dāo
míng
yuè
gòng
huī
guāng

译文

热血男儿应振奋精神,毅然奔赴边疆沙场,我独爱登上高台纵目远望,却不是为了眺望故乡。那高耸的太白星仿若近在咫尺,抬手便可触及。腰间宝刀寒光凛凛,与天边明月交相辉映。

逐句剖析

"男儿作健向沙场":热血男儿应振奋精神,毅然奔赴边疆沙场,

# 沙场:战场。王翰《凉州曲》:“醉卧沙场翠莫笑。”,作健:振作强健之气。用乐府歌辞《企喻歌》“男儿欲作健。”

"自爱登台不望乡":我独爱登上高台纵目远望,却不是为了眺望故乡。

# 望乡:留恋家乡。,登台:登上拜将台,指拜将出征。

"太白高高天尺五":那高耸的太白星仿若近在咫尺,抬手便可触及。

# 天尺五:离天一尺五,极写山高。,太白:山名,在今陕西鄘县东南。用《三秦记》:“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宝刀明月共辉光":腰间宝刀寒光凛凛,与天边明月交相辉映。

# 共辉光:相映生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少年行》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创作的作品,属乐府曲辞,从格律看为七言绝句,押阳韵,韵脚为“场”“乡”“光”。诗中描绘一位立志沙场的少年将军形象,借此寄托诗人的壮阔胸怀。开篇“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直抒少年甘愿奔赴疆场、一心报国而无意思乡之情;后两句“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以高远星空与明月宝刀的交相辉映,勾勒出少年意气风发的英姿。全诗采用直接刻画与意象烘托的手法,语句清新流畅,自然展现少年的豪迈气概与诗人的壮志豪情,在黄景仁的少年诗作中,呈现出气势纵横、颇近李白诗风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黄景仁以诗名世,与洪亮吉、孙星衍、赵怀玉、杨伦、吕星垣、徐书受并称“毗陵七子”。其诗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另作有一些爱情诗,缠绵悱恻;有些诗慷慨豪迈,如《少年行》等;刻画山水景物或人情事态的诗篇则写得细致生动。黄景仁亦有词名,长调多凄怆悲凉,其咏物词亦有特点。小令明白晓畅,亦多悲感凄凉之调,稍嫌直露。有《两当轩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乾隆三十八年(1766),十八岁的黄景仁去扬州游学。彼时的他风华正茂,对未来充满憧憬,渴望投身报国、建功立业,于是写下这首诗以抒发心中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边塞诗。诗歌描绘了男儿奔赴沙场,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效力、建立功业的远大抱负。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男儿作健向沙场”直抒胸臆,直接点明男儿应奔赴沙场、建功立业的志向,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奠定了全诗激昂慷慨的基调。化用:开篇“男儿作健向沙场”,化用乐府《企喻歌》的典故,以激昂笔致勾勒男儿赴战的豪迈气象,既承继古辞的精神内核,又凸显昂扬的时代风骨。“太白高高天尺五”巧妙化用古谣《三秦记》,原谣“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本用以形容豪门权势之盛,诗人活用其义,表示自身少年意气直冲霄汉。诗句以古谣为依托,既生动展现少年的凌云壮志,又赋予诗句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喻:末句“宝刀明月共辉光”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的豪情壮志喻作寒光闪闪的宝刀,以宝刀的锐利锋芒展现出英武不凡、气宇轩昂的少年英雄形象。

3. 分段赏析

诗歌前两句以少年形象切入,彰显男儿奋发进取的精神。首句“男儿作健向沙场”化用乐府歌辞《企喻歌》,直抒胸臆,展现男儿奔赴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语调激昂,尽显英武之气。次句“自爱登台不望乡”表明诗人要登的是单于台、受降台等军事高台,而不是游子思乡的望乡台,凸显出男儿为国捐躯、义无反顾的坚定决心。后两句着力刻画男儿于高台之上的勇武形象。“太白高高天尺五”化用古谣《三秦记》,描绘出高山巍峨直插云霄之态,又借“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形容少年意气风发。这句诗是活用古谣的这两种意义,表示自己少年意气之盛,豪情直冲云霄。末句“宝刀明月共辉光”借兵器之威喻指其无畏勇气与报国热忱,宝刀寒光凛凛,足以令敌人胆寒,一位刚健豪迈的少年壮士形象跃然纸上。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用语豪迈,塑造出的少年男儿英武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眼前,读罢令人心潮澎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于此时投身沙场,让宝刀与明月交相辉映,也就是扛起武器守卫边疆、建立功勋,着实无比荣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描写英姿勃勃的青年形象,抒写了诗人远大的抱负。是作者七绝中以豪放胜者。光芒辐射,眩人心眼。

不详苏州大学教授王英志《元明清诗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高鹗《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

下一篇:清·李渔《清明前一日》

猜你喜欢